对影响广西蚕业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1 05:01:25

对影响广西蚕业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对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广西蚕业经济做了回顾性分析,把关系广西蚕业经济增长的若干因素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进行剖析。即20世纪90年代初~2001年、2001年~2007年以及2007年至今,从收购价格、桑蚕种、养殖成本、桑蚕加工能力、蚕茧规模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现今广西蚕业经济的发展机遇和展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广西蚕业 经济增长 因素分析 展望

一、广西蚕业经济发展概述

1、第一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2001年

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广东引进杂交桑“沙2×伦109”并大力推广,使广西的亩桑产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个时期的桑园面积一直徘徊在20万亩左右,这一时期特别是1994年以前我国蚕价都是国家定价;直到1995年中央指导下允许省级政府在中央政府中准指导价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这个时期,我国蚕茧价格基本实现由过去政策主导型价格向市场主导型价格过渡,蚕茧的收购价格基本体现了蚕茧价值。这个时期,广西全区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大多数蚕种场都是只重视增加制种量,以多销售蚕种来提高经济效益,而在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计划生产、产销平衡、提高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方面则重视不够。因此,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仍不高。

2、第二个时期:2000年~2007年

2000年,广西产茧量为2.9万吨,名列全国各省区第七位。2005年,产量达到14.9万吨,超过江苏,名列全国首位,之后连续五年稳居首位。2007年再创新高,产茧量达到20.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9%,世界的18%,超过世界第二大蚕业大国印度,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级蚕茧生产基地。抓住“东桑西移”战略机遇,多方努力,成效明显。2004年,这一时期结合广西实际,政府颁布了《广西蚕种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行业发展法律法规,蚕种生产和经营严格执行许可证制度,加大蚕种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保证蚕种质量安全。增加投入,不断扩大和完善蚕种场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蚕种生产综合能力。2007年可生产原种12万张,一代杂交种500万张,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足量供应的新格局。

3、第三个时期:2007年至今

为巩固在广西全国蚕业第一大省区的地位,加快和推进蚕业强省区建设步伐。2007年,广西全区桑园面积、养蚕量、产茧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产茧量约占全国的1/4。广西桑蚕生产自2000年步入快车道,蚕茧产量每年在全国排名上升一位,2007年,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达到202万亩和20,5万吨,广西蚕茧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一时期尽管蚕业生产规模数量上去了,仍存在着基础设施滞后、蚕业人才缺乏、市场秩序不规范、产业链延伸不够、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质量效益跟不上等问题。为突破蚕业发展“瓶颈”,广西政府引导实施,2009年,广西蚕茧平均价格为22.13元/公斤,蚕农售茧收入38.26亿元,同比增长约35%。全区养蚕农户82万户,年养蚕收入超万元的有17.74万户,其中,年养蚕收入超5万元以上的有5560户。企业方面,广西现有持证茧丝加工企业78家,自动缫丝机24万绪,年生丝产量约1.6万吨,约消化全区蚕茧总量的70%,生丝等级达4A到5A级,部分达6A级。

二、影响广西蚕业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

1、关系蚕业经济增长核心因素――收购价格

回望2009年至2010年的茧丝行业进展过程,茧丝价格长期高位运行,也许可以用“没有最高,只要更高”这么一句虽然老套,但的确形象的话来形容,整个2010年茧丝行情是在经历了着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丝价自从2009年年末攀上20万元大关后,今年便一路继续维持高位上行态势,到2010年12月中旬已经突破了40万元大关。40万元的丝价在茧丝行业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商品价格的高低走向是判断一个行业发展状况优良或是恶劣的依据之一,但是价格收购价格和收购成本的影响力大小的顺序并不能真实反应该自变量的影响力;收购价格高低的影响力大小的顺序也不能完全反应该自变量的影响力。因为收购价格指示对养蚕收益的提高有绝对的影响,收购价格可以直接提高养蚕收益。所以要发展蚕业,提高养蚕效益,必须稳定蚕茧的收购价格,切实利用市场机制维护蚕农自己的利益。

2、关系蚕业规模经济关键因素――发种量

发种量对养蚕收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较小,增加发种量会通过其他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蚕收益,一方面是因为发种量增加了,产茧量却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增加了蚕茧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养蚕收益:另一方面是在国内外市场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发种量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供大于求,造成收购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养蚕收益。因此,蚕茧产量对养蚕收益的相关系数都次于其他因素。说明在一定的收购价格条件下,产茧量越高,养蚕收益也会越高,但是在一定的发种量下,蚕茧产量和当地的饲养水平有关,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下,不会大幅度增长,故其影响养蚕收益的效果也次于收购价格。

3、广西蚕业经济是否能良性增长关于――蚕茧产量

蚕种生产企业经受了连续两年大幅亏损的巨大考验,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益受创严重。相比于蚕农,金融危机对蚕种企业造成的伤害要深远得多。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蚕桑产业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产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产业形势开始好转,蚕种需求量迅速增加,而蚕种企业生产水平的恢复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速度。在这种明显速度差的存在前提下,2010年全国蚕种产量依然达到了6.18%的上涨幅度,这是各地蚕种企业克服自身困难,努力保证产量的结果,也为蚕茧产量的显著增加奠定了基础。

三、现行广西蚕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展望

1、市场机遇带来产业经济新格局

2010年,包括蚕茧在内的多数农产品价格多次轮番上涨,接连不分你我的前后在刷新各自领域的历史高位,“油你涨”、“蒜你狠”、糖高宗”、“豆你玩”等带有调侃性质的网络新词不断出现,大家都是农产品,凭什么你涨了我就不能涨,虽然茧、丝是小的商品品种,和民生消费的联系不如其他农产品紧密,但也在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中跟涨。所以,现在农产品价格用周期性波动理论难以解释,更可能是轮番性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大家涨才是真的涨”――茧丝价格如此高调也就显得是那样的自然与有底气。蚕茧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在客观上使农民受益,特别是在蚕茧收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广西,蚕农直接从一路走高的售茧价格中受益,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

2、政策动力充沛下的“东桑西移”战略

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蚕桑业发展日渐萎缩。为了重新振兴我国蚕桑业,并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国家果断提出了“东

桑西移”的发展战略。由于我国具有蚕桑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特别是我国南方蚕桑业的某些生产模式,对指导现今“东桑西移”的蚕桑业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内需消费增长激活市场动力

据海关统计,金融危机对其消费能力的影响有限,今年许多生产高档丝绸产品的出口企业订单充足,不降反升,经营状况良好,丝绸产品出口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国外大多数丝绸经销商库存已基本得到消化,具备了加大进货量的潜力;同时,国内市场蚕丝被和装饰用绸等耗丝量较大的家纺产品消费增长依然向好,国内消费市场空间具有较大刚性。

4、“两个市场”的有利、不利因素分析和展望

2010年是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也是茧丝绸行业继续回升向好的关键之年。综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看,明年茧丝绸行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难测,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经济复苏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市场方面的有利因素:2011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上仍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GDP增长加速,投资结构优化,出口明显回升,内需保持旺盛。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纲要、财政政策积极助推之下,衣着类和家纺类产品需求消费实现加速增长,也有利于丝绸相关产品内需市场的增长。

(2)不利因素:货币政策紧缩方向调整,行业资金压力逐渐增大。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显著,可能对长期深度依赖出口市场的丝绸行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2010年蚕茧收购价格创下新高,如果不对蚕农加强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生产,种桑养蚕规模与原料需求不匹配,将导致新一轮价格暴跌,不利于茧丝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

对下游丝绸企业来说,综合成本不断上涨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压力将更加突出。如果企业产品议价能力得不到提高,“茧丝倒挂”情形不排除再次出现的可能,行业运行环境压力未减,企业大面积亏损的现象可能又将重现。

(3)国际市场方面的有利因素:进入2010年后,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实现触底,并呈现景气度回长趋势,为2011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010年国际市场整体以恢复为主,行业出口在2011年或将整体上将呈向好回升走势。主要市场商业库存订单增加的趋势明显,尤其是丝绸出口已连续4年下降,商业库存已处较低水平,补库订单将为丝绸出口增长注入较为强劲的短期增长动力。在库存需求带动下,预计明年上半年丝绸出口将呈较快增长走势,但随着订单市场真实需求还原,下半年行业出口增速或将有所放缓。印巴市场需求成为支撑出口的重要力量。2008金融危机之后,随着欧美订单的“退潮”,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丝绸进口量占中国丝绸出口量比例越来越大,且由于宗教、民族、气候等因素关系相对稳定。今年下半年印度通过国有公司进口2500吨免税生丝的消息将于2011年有进一步的落实措施。

(4)不利因素:各国、区域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即使是丝绸主要进口国之一的因素,也在进口免税生丝的同时,继续在2010年着发起针对真丝绸缎的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欧盟的REACH法规对丝绸等纺织品设立进入的暗“门槛”,也属于国际贸易的技术性壁垒。丝绸主要出口市场国虽然经济出现回升,但仍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高失业率、债务危机、通货紧缩等问题的困扰,其市场消费需求抑制因素并未明显减少。因此,主销市场经济复苏形势尚不明朗,而且丝绸行业外需启动明显晚于其他行业,预计丝绸商品出口将呈现缓慢复苏态势。

四、总结

2011年,茧丝绸行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呈现良好的复苏态势。但各类不确定因素依旧存在,特别是过高的茧丝价格可能会对刚刚兴起的国内丝绸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宏观把握行业运行方向,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正确把握行情趋势,需要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和企业共同发挥智慧与协作精神,防止行业的再度大起大落,让丝绸这个古老的行业继续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余勇.打造“蚕业强省”:广西桑蚕成就惊人[J].中国纤检,2010.5

[2]黄鹂.“东桑西移”工程的生态学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8.

[3]梁秀玲.全国茧丝绸行业产销形势分析[J].广西蚕业,2009.2

作者简介:卢德(1971-),男,大专,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农艺师。

上一篇:河北地方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 下一篇: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失真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