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外宣感染功能的传递与中西文化差异

时间:2022-09-11 03:51:33

企业外宣感染功能的传递与中西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了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冗余信息处理和文化劝诱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及审美差异的障碍,企业宣传资料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西方文化对中华企业的接受。

关键词外宣 “感染”功能 信息信息处理 文化劝诱 翻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入世给民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企业若要做大做强,除了注重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外,还应重视企业对外宣传的作用。但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和东西方审美的差异,我国大部分民族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译文将汉语中大量的意象和华丽词藻一一对外翻译,不仅使译文艰涩难懂,超越译文读者接受能力,译语文本中大量的自吹自擂,言过其实之辞,也难免令崇尚文以简约为美的西方读者厌恶,妨碍翻译目的的实现。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了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冗余信息处理和文化劝诱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本文认为,对外宣传汉译英应考虑“感染”文本类型的特点,充分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着眼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效果,采取多种方法刺激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以达到对产品的宣传和促销目的。企业外宣资料一般指凭借多种媒介,为企业和商家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种活动,特作以下分析。

1 功能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及审美差异的障碍,企业宣传资料的英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西方文化对中华企业的接受。 企业外宣翻译旨在在目的语读者身上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 诱发潜在客户购买欲,因此属于刺激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的“感染文本”。在翻译企业外宣文本时,要跨越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运用变通的翻译方法,拉近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产生对产品的认同感,达到积极良好的宣传效果,诱导更多的潜在客户。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信息处理和文化处理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2 通过冗余信息处理实现“感染”功能

在企业外宣资料翻译时,译者首先应根据发起人所设定的翻译目的,对原语文本中的冗余信息进行适量增减,要进行译前改编。关注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也是为了外宣资料翻译目的实现。可以这样说,实现翻译目的是外宣资料英译中冗余信息处理的终极标准,

3 通过文化劝诱实现“感染”功能

文化劝诱 ,即通过译文,读者被产品深深吸引,有了购物的欲望。为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使用多种语言修辞手段,充分发挥语言的效度,达到引导行动的目的。它是企业外宣翻译的最高层次和终极宣传效果,使客户由心动变为行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企业宣传的独特性,着重探讨外宣文本的“感染”功能,并从信息处理和文化处理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对外宣传文本感染功能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企业外宣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扩大销售”。 属于“感染”文本类型,实现译文读者的预期宣传效果是翻译作品应重点参照的准则。翻译中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宣传效果,才能为企业争取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目标。

参考文献

[1] Bhler Kar.l Theory of Language: the Representation Function of Language [M]. Donald Fraser, Trans. Goodman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0: 35.

[2] 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ro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Reiss Christian. Text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

[4] 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25~28.

[5] 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31~33.

[6] 廖七一.论翻译中的冗余信息[J].外国语,1996(6):47~51.

[7] 刘亚猛.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2004:24.

[8] 吴自选.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信”的幅度[J].中国翻译,2004(6):29~32.

[9] 徐盛桓.语言的冗余性[J].现代外语,1984(2):1~6.

[10] 朱志瑜.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国翻译,2004(3):7.

上一篇:浅议老子思想及其现世的几点启示 下一篇:浅析认知语法的符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