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志贺直哉和《清兵卫与葫芦》

时间:2022-07-03 01:28:51

摘要日本作家志贺直哉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是其众多优秀作品所涉及到的主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现出的志贺对其父亲的反抗。

关键词志贺直哉 不和 反抗

中图分类号:I313.06文献标识码:A

1 志贺直哉与父亲的不和

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被誉为“小说之神”。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作家创作了《在城崎》、《暗夜行路》、《和解》、《大津顺吉》等优秀作品。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志贺直哉从小在祖父母身边长大,深受宠爱,对父亲则比较生疏。长大后因为职业选择,结婚等问题与父亲存在极大的分歧,父子之间的矛盾一步步加深。直到1917年,直哉经历过交通事故后心境逐渐平和,在家人及朋友的撮合下父子才得以和解。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被称为作家的自传三部曲的《大津顺吉》、《某男人,其姐之死》、《和解》和作家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都涉及到了作家与父亲的不和。与父亲和解后的志贺直哉也仿佛失去了源泉一般,在之后漫长的作家生涯中只是发表了《灰色的月亮》等屈指可数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因此研究志贺与父亲的不和,是追寻志贺文学的本质的必经之路。

2 从《清兵卫与葫芦》看其对父亲的反抗

《清兵卫与葫芦》是作家创作于1913年的短篇小说。1912年10月因小说出版费用问题和父亲发生争执的志贺离家出走,来到尾道,时值读卖报纸向其邀稿发表到新年号上。志贺以在船中听到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清兵卫与葫芦》。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12岁的小学生,叫清兵卫,与其他小孩子不同的是他的爱好是收集各式各样的葫芦,而且相当痴迷。有一次在上修身课时清兵卫在桌子底下擦拭葫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他的葫芦,并大张旗鼓地告诉了他的家长。原本就反对清兵卫玩弄葫芦的父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且把他苦心收集加工的葫芦全都砸碎了。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个被老师没收的葫芦,最终竟然卖出了当时教师年收入四倍的天价。失去葫芦的清兵卫不久又有了新的兴趣,就是画画。只是父亲又开始不满了。小说到此噶然截止,令人不禁为以后清兵卫的遭遇捏一把汗。

《清兵卫与葫芦》中的“父亲”不懂艺术,不理解孩子的心情,只是专断暴力。小说中直接描写“父亲”的共有三处场景。

(1)父亲怏怏不快地回头看了看清兵卫说“这孩子的怪癖就是好摆弄葫芦……”

(2)父亲听后,怒目而视:“什么!你懂什么?!少插嘴!”

(3)父亲下班回来,听了事情的经过后,扯过一旁的清兵卫,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同时训斥道:“将来没出息的东西!”又说“你小子给我滚出去,别回来了!”

作家刻画了一个对于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不尊重孩子个性甚至进行压制的粗暴父亲形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志贺的父亲直温的影子。直温是一位实业家,一心希望直哉能继承自己创造的家业成为一名商人,做自己的接班人。而直哉立志从事于文学事业,并从大学中退,与父亲的期望相差甚远,因此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直温看不起所谓的文学创作,觉得写小说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不应该成为一个男人所终生从事的事业。从《清兵卫与葫芦》中我们可以看出直哉对于不理解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热情的父亲的反击。而小说结尾清兵卫的葫芦卖到了600元的天价,则正是直哉对自己从事的文学创作的必胜信心和对不能理解文学意义的父亲的巨大讽刺。

小说的主人公清兵卫是一个12岁的孩子,作家设置主人公的时候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什么把主人公的年龄设为12岁,而不是其他呢。考察直哉与父亲的矛盾冲突我们可以发现,直哉和父亲真正发生冲突是在1901年。当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足尾铜山矿毒事件,年轻气盛的直哉对此事很关心,并计划和同伴要去视察受害农民的情况。而父亲直温恰好与足尾铜山的经营者关系很好,同时作为一个实业家立场当然也与儿子完全不同,所以坚决反对直哉的行为。直哉父子之间因此发生极大冲突,最终直哉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父子长年的不和由此真正拉开了帷幕。

小说《清兵卫与葫芦》写于1913年,距离与父亲开始不和正好12年。这肯定是作家执笔时所考虑到的,“清兵卫”正是直哉与父亲矛盾的产物。这12年中,直哉没有向父亲屈服过。小说的结尾,清兵卫转移了兴趣开始热衷于绘画,而父亲又要抱怨了。为清兵卫父子以后的不和埋下了伏笔。直哉认为父亲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当时的直哉势必已经预料到自己与父亲的矛盾还会持续下去吧。1914年12月,志贺直哉无视父亲的反对,与武者小路实笃的堂妹康子结婚,父亲没有出席。翌年2月,直哉主动要求从家里除籍,自立门户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父子关系更加恶化。

参考文献

[1] 志贺直哉.志直哉全集[M].岩波书店,1983.

[2] 池内辉雄.志直哉の域[M].有精堂,1990.

[3] 生井知子.白派の作家たち[M].和泉书院.2005.

[4] 本多秋五.志直哉上、下[M].岩波新书,1990.

上一篇:浅析《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下一篇:小说《达洛维夫人》与《时时刻刻》的主题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