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时间:2022-09-11 03:43:4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思考

摘要:文章在访谈的基础上,了解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培训、考核,再在学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调整下,让化学教师爱上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训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22

2016年7月,笔者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芜湖县中学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学习期间既有来自专家、教授和博导的理论指导,也有来自一线教研人员与教师的经验分享,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四中李佳的报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及应用》给了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现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每年5月我县都会举行初三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加试,期间笔者曾与参加操作加试的监考教师做过交流,对我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文结合此次培训期间与老师们的交流与访谈,简单阐述我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 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未能开足开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8个学生必做实验及若干演示实验,共三十多个实验,同时课程标准还弱化了演示实验的概念,倡导与建议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的尽量进行分组实验,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笔者通过调查与访谈获悉,部分学校的实验没有开足开齐,部分学生分组实验被改为演示实验,甚至个别学校改“做”实验为“讲”实验――描述实验,即教师给出实验现象与结论,学生进行背诵记忆。

2. 教师对实验教学基本素养不足

(一) 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不能达标

不久前笔者全程参与了我县理科实验说课比赛,从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说课中对一些常见操作的动作要领描述不当,甚至出入较大,结合前期笔者参与几节县级观摩课及与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监考老师的交流,发现我县初中化学教师的操作技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能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优化选择实验器材等。

(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认识不足

教材中为什么要设计或选择这一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教师很少思考,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内容,很多教师不能理解,即使理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三)教师的实验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薄弱

教师的实验创新与改进的理念落后,实验创新与改进能力有待提升。从笔者参与的化学实验说课来说,14名参赛者中只有2位参赛者真正贯彻了实验说课的精神――创新、改进,其余选手鲜有涉及实验创新的。而笔者也仔细分析了实验说课的评分标准,其中有关实验创新方面的权重很低,涉及实验教具改进的权重则没有出现,这说明了什么?组织方和评委是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是别有问题?如果是认识的缺失――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那恐怕问题就大了,需要培训和改变的不仅是一线教师了。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笔者尝试着分析了一下,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新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但中高考的指挥棒没有改变,所以教师的日常教学不可能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大多数教师均以考试和分数为生命线。在与老师们交流时,笔者了解到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做实验费时又费力,而且往往效果还不好。故而用视频代替实验或讲实验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的教师还得出了讲实验要比做实验效果好的谬论。因为教师自身经历的实验操作少,所以实验教学技能的缺乏就不难理解,进而教师对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就成为无米之炊了。总之,还是缺乏对新课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

其二,也有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原因。县区初中的规模一般不大,尤其农村中学的规模则更小,所以一般不配备化学实验员,教师要做实验得自己准备实验器材、维持秩序、整理实验室卫生。而初中化学课时工作量的权重本来就低(一节化学课只相当于0.9节语数英的工作量,有的学校更低),如果要准备一个化学分组实验至少得一两节课,甚至更长,所以这恐怕是化学老师不做实验而改为说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其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一个原因。我县中考中化学总分60分,无法与语数英150分相比,甚至有的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还认为化学还不如体育在中考中的地位,故此不太愿意化学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化学学科上,更谈不上支持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进了,毕竟进行化学实验要耗时费物。那如何改变上述不良现象呢?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1.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化学教师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全面的摸底,对技能未能达标的化学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对于岗前培训可采用“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法。“请进来”:请一些大学的实验老师或在实验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一线教师,来对全县初中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派出去”:选派部分初三化学教师及相关人员外出学习。同时加强考核力度,岗前培训仍不能达标的要延迟上岗。

2. 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引领着教学价值观的形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课堂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课堂的自身特征,即化学实验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手段,动手能力与动手习惯应该成为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日常教学或各项赛课中强化教师动手能力和实验教学的地位,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帮助化学教师改变对化学实验教学态度,帮助化学教师了解与发掘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改变教师对化学实验消极、应付的态度,让化学教师爱上化学实验、爱上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改进。至于如何改变,还得进一步研究。

3. 学校要制定相关奖惩措施

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要调整办学思路,抛弃唯分数论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要真正践行新课程的理念。首先,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帮扶机制,如统一配备实验人员,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工作量,激励化学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改进与研究,对获得化学实验创新或实验改进的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等。

另外,学校要加大对化学教师与实验人员的监管与考核力度,对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的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贤金,吴建新.基于实验研究素养的提升开展实验培训[J].化学教学,2014(1):15~17

[2] 施建军.对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4(7):29~30

上一篇:工信部:“十二五”软件业年增27%,将破8万亿 下一篇: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软件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