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

时间:2022-09-11 03:20:22

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

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要从本质上推动政府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做到依法行政,着力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服务水平。

本届省政府紧紧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严格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不断推进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要以责任为核心

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其职能和权力都是有限的(以法律规定为限)。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行管理的事项,政府就不要过度干预;法治政府应当是诚信政府,其的信息应当真实可靠,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确需变更的要尽可能事先设立过渡期,由此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损害的,政府要依法予以赔偿或补偿;法治政府应当是廉洁政府,政府应当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应当是透明政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政权力运作的依据、程序应当依法公开,行政权力运作的过程依法开放,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法治政府应当是高效政府,必须努力提高行政效率;法治政府应当是服务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方便老百姓,促进社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进步。

法治政府,更应当是责任政府,责任是法治政府的核心所在。政府必须负责任地行使权力,在向国家权力机关和执政党负责的同时,积极回应并满足公民的各种诉求,对不负责任的各种行为进行制裁和控制。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是随着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形成的一种政府治理模式,其外在的表现是执行力,内在的要求是能力建设,核心内容是依法行政的责任。

政府的权力来源决定了法治政府应当是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按照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般理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当然要对赋予其权力的人民负责。

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决定了法治政府应当以责任为核心。政府享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同时也就承担起了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责任。权力和责任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也就是履行职责的过程,权力与责任是统一的、平衡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权力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

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要求法治政府必须是责任政府。政府作为行政执行机构,其权力的行使应当受到法律的控制、约束和规范。人民可以通过立法要求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促使政府对人民负责。如果政府缺位、越位、不遵守法定程序,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追究,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损害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

责任政府是法治政府的逻辑必然,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只有建设一个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政府才能明确真正的职责所在,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才能自觉接受监督,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构建科学完整的法治政府责任体系

李鸿忠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政府建设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思想解放不够、攻坚克难能力不强、作风疲沓和虚化、令不行禁不止。政府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无疑是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政府责任体系,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建设。

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应当从政府责任实现的不同阶段去探索:一是责任的设定阶段,主要指法律的赋权阶段,这是政府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政府责任的逻辑论点和法制基础。二是责任的履行阶段,也就是责任的实现阶段,主要是通过政府的不同形式、不同方式的行政行为而实现。这是政府责任的实现机制。三是责任的监督阶段,对政府承担责任情况进行评价监督,当所设定责任的内容不能实现时,由监督主体督促实现并追究责任人员,保证政府责任的最终实现。因此法治政府责任体系应当从“确责”、“履责”、“问责”三个方面去构建。

明确政府职责使命,建立健全( )责任赋予机制。

一是要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要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实际上也管不好的事项,交给企业、市场或者社会组织、中介机构。

二是要合理配置政府机构职责。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理顺各级政府的管理责权,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合理划分权限,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转协调的行政组织体制。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明确各自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效率。

三是要明确每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按照职权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依法确立每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细化工作职责和标准,推行评议考核制,重视评议考核的结果,把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奖惩挂钩,奖优罚劣。

提升政府执行力,建立健全责任履行机制。

一是完善政府决策责任制度,加强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政府决策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完善政府决策责任制度,需要以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基准,强化政府决策的民意基础和智力支持,建立健全政府决策听证、决策审查、决策信息公开以及决策责任监督和追究制度,并且将行政决策行为统一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使政府一切重大决策行为均置于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中。

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增强政府执行的效能化。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一项重要制度。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障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行为合法、高效的长效机制,对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需要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政府执行力。

三是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强化对政府履责的监督。政府责任的实现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自觉性,还必须在制度上形成监督机制来确保政府责任的履行。政府责任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政府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双向监督,需要立足行政授权关系,强调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自上而下式的监督,目的在于规范下级政府的行政行为,确保责任落实。同时也要加强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的监督,以确保责任的分配合法合理。外部监督制度主要是基于民主授权关系,强调人大、政协、公民以及社会舆论对政府的监督,确保公民拥有有效的申诉、、举报等渠道,使公众能及时反映政府工作人员履行对社会的职责和义务的情况,确保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应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政府责任监督体系,才能制约政府权力的运行,落实政府责任。

四是完善政府道德教育体系,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政府责任是由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是政府完成其职责的思想保障,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人民利益。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的意识,实现政府从权力本位观念向责任本位观念的转变;要加大对政府工作人员道德素质教育的力度,强化公共利益至上的责任观念,强化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的行政道德,自觉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

推进问责制度化,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行政问责制又称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针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机制。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的一种有效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问责机制,是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

一是要强化异体监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在继续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内部同体问责作用的同时,完善人大的质询、罢免制度,强化人大预算监督和审查权;加强媒体的监督力量,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强化政协、派、人民团体和公民个人对政府的监督;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作用。

二是要加强行政问责制度化建设。推行行政问责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项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套,做到整体推进。要合理划分政府及其部门纵向与横向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权限,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结合具体的工作部门明确问责范围、对象和条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的问责程序规定,用程序来保证问责制的健康发展。

三是要拓宽问责范围,由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由行政决策的执行阶段推行到行政决策的制定阶段,由对重大事故的问责推及对行政乱作为、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问责,进一步强化问责效果。

建设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政府

上一篇:上半年工商行政商标工作总结 下一篇:以生态为核心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