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语文课堂创新

时间:2022-09-10 11:35:17

浅探语文课堂创新

摘 要:作为一名职专的语文教师,我曾经是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四十分钟的课堂里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赶呀赶,可是,一节课辛辛苦苦下来,并没有收获预想的成效,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不能集中,甚至有睡觉的、有看课外书的、有玩手机的……为此,我很困惑、很苦恼,也很懊丧。其实这也是职业中专学校语文教师的同感。后来,我不停地反思,找原因找对策。我尝试着改进。慢慢地,我不再盲目地去备课设计内容,课堂上我的注意力不再只关注教案进行到哪里,课件展示到哪里,而是更多关注学生的反映,及时了解他们接受了哪些,有什么疑惑,还有什么需求。

关键词:关键;智慧;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0-01

近几年,我们语文教研组加大了课改的步伐。我也在语文课堂上尝试着进行创新教学。根据我的摸索实践,我觉得在语文课堂上有两点创新,我受益最大:

一、抓住关键,从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讲课时先从赏析歌曲《丁香花》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样,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自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课堂上的示范朗读和名家的配乐朗读的录音赏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去探究去体会。我们知道,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时,课堂上根据学生当时的懒散状态,我调整了本来安排好的内容,临时增加了很多没有准备的“题外话”,重点介绍了作者毕淑敏。我讲了她的经历,详细讲了她如何成为著名作家,又如何自学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心理学博士学位。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路不只一条,没考上高中,只要努力,照样也能成才!我希望学生能在毕淑敏的经历中思索,感悟,并从中学会成长。而这时,我发现学生们的眼神也是最专注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了,课堂上的注意力还会分散吗?

二、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们的智慧之火

语文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我们要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去学习。也就是说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的氛围。例如学习《过万重山漫想》一课,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编写课本剧《三峡第一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表演,重点展现了第一个过三峡的人要过三峡时与乡亲们话别的场面。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接着又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一一解决,从而概括出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及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讲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为了让学生掌握欧亨利式结尾深化主题的艺术魅力,我将小说《窗》的结尾去掉,要求学生续写一个欧亨利结尾。学生还是喜欢编故事的,他们纷纷发言,有说那人看到太平间的,有说那人看到一条臭水沟的,有说那人看到垃圾场的,有说那人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的,还有说那人看到的是阎王爷派的小鬼来逮他的……用学生的话说“那人太坏了,见死不救,不能让他看到美景!”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还将欧亨利式结尾能深化主题这一知识点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试想一下,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教师还需要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苦恼吗?

创新,说白了,就是我们不再刻意给自己框一个架子,使语文教学更接近真实,接近语文本质。其实,在语文课堂上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创新,我认为关键要满足两点:一要体现“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讲究实效,要实用。也就是说,课堂要高效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质。

上一篇:论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下一篇: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