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剖学基础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2-09-10 10:57:40

浅谈解剖学基础教学的难点与对策

解剖学是各类医学类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人体形态与结构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入门的基础学科,而且对各科临床工作人员学习深造起到重要作用。

解剖学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既有它的趣味性,也有他的枯燥性。本人在多年从事此科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以期在解决教学难点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剖学知识的学习。

解剖学教学既有学生方面的困难也有教学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学生对于这门新学科心理接受有难度,感觉知之甚少,内容枯燥。另外学习方法不当,没有正确的建立解剖学观念等问题;其次是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学时少而内容多,教学条件滞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弊端等等。

学生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需要我们灵活机动的予以解决。首先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避免教学方法僵化。要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常识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解剖知识。例如:“人为什么会痛哭而流涕?”“人的黑眼珠就是黑色的吗?”“我们口服药物是怎样对脚上的伤口起治疗作用的?”等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就是对于一些难于记忆的问题,通过讲故事、编顺口溜的方法帮助记忆,譬如:腕骨可以记住“大小头状钩,舟月三角豆”,足骨可以记住“一二三楔内舟,距骨在上跟在后”,遇到抽象的难点问题可以给学生讲一些通俗的个例,例如骨迷路膜迷路这个知识点,可以如此比喻:工人在大山凿出了一条隧道让火车通过,山就好比是颞骨,隧道是骨迷路,火车就是膜迷路。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准确掌握了颞骨、骨迷路、膜迷路这三者的位置关系了。再如,难以记住缝匠肌的功能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缝鞋匠修鞋时那种屈髋、屈膝伴有内旋膝关节的姿势,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缝匠肌的功能了。如此一来,枯燥的课堂引入了大家常见的生活常识,减少了新课程入门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乐趣,使课堂教学变得喜闻乐见。

作为一名医务教育工作者,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力求营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实用,如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灵活性和自觉性。教师在讲课时注意适当的表演,如请同学作为人体模特帮助老师做肢体活动,在学生模特身上指认体表标志,或者老师演示、学生模仿,把课堂的氛围调动的宽松活跃,人人参与其中。在章节回顾和总结中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重点回顾,既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积极督促了他们的学习。

当前医学类基础学科教学,专业多,科目多,课时自然就少了。最少的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解剖学仅有40-50学时。而解剖学内容复杂,概念繁多。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的备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上成“精品课”。真正把握好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好深度和广度,深入浅出的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

近年来,教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对解剖学这门形态科学提供了许多形象的人体结构图形,让学生对各种结构的位置、形态和毗邻产生真实、直观的印象,更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但是教学先进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协调起来,才能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同科学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在实际教学中,过分的强调多媒体的应用,而忽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能打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门重要的形态学科,实验课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实验课能为学生提供三维立体标本与模型,使学生在掌握文字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真实的掌握人体结构。但是近几年来,用于固定尸体、器官的防腐剂—福尔马林,气体挥发性强,刺鼻难闻,且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同学对尸体感觉不直观,位置不好确定,再加上尸源紧张,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真正接触人体的机会。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接触尸体标本,要与直观的模型结合起来,分章节,分专业进行试验。以口腔专业为例,就要加强对颌面部解剖结构的讲解与试验;儿科专业要突出小儿结构与成人的不同点... ...使实验教学更好的服务于理论教学。

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千头万绪,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也是等等不一。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成果,就需要我们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完善与提高。在此,提几点建议:

一、避免教学结构的欠缺

21世纪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剖学新增课程、知识点现象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解剖学教师要更大广度和深度地掌握解剖学知识。每一位教师也应由原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拓展到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等课程。再就是要加强与临床工作的接触,尤其是外科手术、影像诊断等有着直接紧密联系的科室。以往,许多教师疏于此类工作的学习,对临床解剖的应用一知半解,细节掌握不透彻,致使教学过程传授知识不准确、不严谨、不实用。对学生今后学习临床带来许多不便。

二、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是解剖学现代化教学的最佳手段,它直观生动的解决了一些标本和模型缺乏所带来的难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多采用图片幻灯,少用文字幻灯,尤其要将绘制的图片与尸体标本图片进行比较对照,以便于理解、观看和联系实际。一套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枯燥的内容变的生动、形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授课的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解剖学教学随着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更新,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难点问题。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将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应用到解剖学学习上,更好的建立学生的整体观、立体观的解剖学观念。

参考文献:

[1] 周宝荣 《教育论坛》2010年4月第7卷第10期

[2] 冯永华 《当代教育论坛》“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的实施策略”2005年第2期

[3] 成 峰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2月第8期

[4] 鲜于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14期

上一篇:浅谈《你真的热爱英语教学么?》 下一篇:浅谈指导小学生流动日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