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霉豆腐

时间:2022-09-10 09:22:23

客家霉豆腐

正月,我邀了几位好友前往乡下老家闽西北的一个小山村作客。母亲热情款待好友们,午餐做了一大桌子农家菜招待他们。餐中鸡鸭鱼肉无人问津,个个喜欢吃笊篱饭浇“芥菜芋子汤”,佐以那红艳艳、香喷喷的霉豆腐,一会儿功夫两大碟霉豆腐一扫而光。看到好友们如此青睐霉豆腐,个个吃得酣畅淋漓,直呼过瘾。我觉得这土里土气的客家霉豆腐身价倍增,成了美味佳肴。这也许是吃腻了荤馔的现代人“返璞归真”的体现吧。

也难怪现代平民百姓钟情霉豆腐,就连古时的皇帝老子也喜欢这玩艺儿。据传,清代,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乾隆皇帝乘船由余杭抵达无锡。看见一座民舍里有7~8个后生正在“乒乒乓乓”地紧张干活,主人介绍说这是在赶制一批豆腐乳(也称霉豆腐)要运往扬州的,乾隆皇帝可是头一回听说“霉豆腐”这个词,便问其由来。主人家便告诉他说,这一带的老百姓家家都靠做豆腐来过活,有一年,人们刚把豆腐做好,忽听外面大喊“清兵来了!”众人以为是“土匪”来了,便一哄而逃。数日之后听说已经平静了,大家才敢回家,可是一看,所有的豆腐都发霉了,只好扔掉。唯有一对青年夫妻舍不得。闻闻尚有香味,便放上佐料,用锅重新蒸过,取出来一吃,竟然味道鲜美,以后又经过了不断加工,味道越来越好,人相争购,这对夫妻便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豆腐乳”,并很快地在这一带流行。乾隆皇帝听后一试,果然味道鲜美,顿时龙心大悦,欣然写下了“胜安豆腐乳”五个大字。从此,胜安的红豆腐乳便远近闻名,也成了进贡清宫的佐餐食品。

客家霉豆腐起源何时,无从考究。大致是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传入客家地区的。他们在长期迁徙、艰苦的生活中不断改进,创新而来。千百年来,霉豆腐的制作方法传承给客家后裔,以致广大的客家地区,尤其是客家山区的山民都熟练地掌握了霉豆腐的制作方法。因此霉豆腐也成了山民们餐桌上必备的常年小菜。在我老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制霉豆腐。而我的母亲制作霉豆腐已有几十年经验,她亲手做的霉豆腐香味特浓,味道纯正。

在好友们的请求下,母亲介绍了她自制霉豆腐的方法:每年冬至后,立春前,便是做霉豆腐的好时机。选取自产的个大饱满的优质黄豆,用石磨慢慢磨出豆浆,经甩浆、锅煮、点卤、压浆等工序制成豆腐。要注意的是磨工细,用老浆水游浆,不用石膏,这样做出的“游浆豆腐”白嫩可口,又没有火焦味。把豆腐放入大锅中煮沸片刻,然后捞起,沥干水,切成小方块晒(或阴)至半干(不能太干,否则做出的霉豆腐会干硬),置谷箩或晒篮中加盖干净稻草,待其发霉、长毛至2 cm左右。然后,用盘装辣椒粉拌好盐巴(最好选色红味辣的牛角椒粉),用筷子把已霉好的豆腐夹至盘中滚动,使每个部分都沾上辣椒粉(有的加上红曲粉),然后装入一个坛罐里,加入小块的萝卜干、芋头干(或姜干)、蒜头、橘皮、酒娘(或白酒)等佐料后,将小坛密封月余即可取食。取食后即扎封好坛口,以防露风变味。这样制作的霉豆腐香气四溢,色泽红艳,味道鲜美,食之令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因母亲做的霉豆腐味道特香,我不管是在外地读书还是在城里工作都忘不了带上几罐享用。记得我在老家当赤脚医生时,一个县里下派来的驻村干部很喜欢吃母亲做的霉豆腐,每每下到几十里远的村子检查工作,总要带上一小罐我母亲做的霉豆腐去,说有这又香又辣的霉豆腐才好下饭。

客家霉豆腐是一种来自农家、来自山野的风味小菜,虽不登大雅之堂,却为客家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不仅香气浓烈、生津开胃、味道可口、经济实惠,营养学家研究表明还富含B族维生素,对防止人体B族维生素缺乏及防癌均大有裨益,是一种无毒可口的美食。

好友们品尝着风味独特的客家霉豆腐,个个喜笑颜开。纯朴好客的母亲在他们临别时各送上一小罐霉豆腐说:“带一点回去,让你们的家人也尝尝这农家小菜的风味吧”。

上一篇:外国小吃各具特色 下一篇:调了美味因料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