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摄影影像创作思维形式

时间:2022-09-10 07:52:29

浅述摄影影像创作思维形式

(辽宁省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摄影作品是一种艺术的变现形式,体现社会与自然的美。好的摄影作品使人流连忘返,而其内在的美源自于摄影影像的创作思维。本文就是对摄影影像创作思维形式的一种解读,使读者进一步了了解摄影。

关键词:摄影; 影响;创作思维

中图分类号:J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65-01

摄影活动不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单复制和客观反映,任何一部好的摄影作品都是作者在现实基础上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深加工后的自身情感的体现,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每一部摄影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离不开摄影者的思维活动。作者在进行摄影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对现实事物进行再创造,在阶段性和层次性上发挥摄影师的能动作用和艺术直觉,从而创作出具有摄影师艺术灵感的摄影作品。

一、形象思维与意象思维相结合

任何一部好的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师形象思维和意象思维相结合的体现。所谓形象思维是指艺术家认识客观事物表象的、外在的、感性的思维活动,它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摄影作者通过眼睛看到具体事物形象后,反映在大脑中的简单的再现事物特点的思维活动就是摄影艺术的形象思维活动。所谓意象思维是指摄影师将大脑中收集到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再创作的思维活动,它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再现,它具有可变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实际上摄影创作过程是一种深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艺术形式。著名艺术家保罗・克莱认为,创作出而不是再现出可见的客观事物是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摄影作品的光线变化、物体形状、质感变换等客观现象都需要摄影师调动所有的形象思维,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去再现客观事物本质,创作出来的客观事物就显而易见的融入了摄影师的个人情感和艺术灵感。

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摄影师的主观情感,摄影师对客观事物影像的再创作实际上就是基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海伦・泽曼说过:“视觉艺术的极致,在于利用具体的形象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一个优秀的摄影作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能力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即摄影师在面对视觉形象时必须要有敏锐的感知事物本质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将作者个人情感融入到具体事物形象中,通过作者的再创作思维过程获得新的艺术形象。

二、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升华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但它不是唯一的艺术创作形式。具体而言,形象思维是一种认识事物表象的思维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特征的外在把握;所谓抽象思维是指作者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在的理性把握。

实际上,摄影影像创作过程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运用过程,它是作者从客观视觉审美对象中寻找提炼出的具有抽象素质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可选择的创作艺术。著名艺术家康德曾经说过:缺乏抽象思维的视觉创作是盲目的,缺乏视觉创作的抽象思维是空洞的。对比形象思维用感知图画代表现实事物而言,抽象思维是用概念来代表现实事物的;当然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抽象思维用概念、形象思维用图画变换来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综上可以看出,形象思维是基础,抽象思维是提升,两者都是摄影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逆向思维为影像创作提供灵感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通过颠覆以往的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相对于固定思维而说的。固定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固定化,不具备创造性和独特性,是一种固有的守旧的思维模式,即思维定势。这种固有的思维形式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本质时往往人云亦云,毫无新意。“只会使用锤子的人,总是把一切问题看成钉子。”是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形象表述。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创造性的发挥要突破思维定式的约束必定会费一番心思。摄影师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采用逆向思维,是激发自身艺术灵感的重要途径。只有长期处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创作状态,才能在摄影作品中重塑自我、展现个性,从而创作出好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好的摄影作品总是有一个优秀的反常规的视觉角度,哪怕表现形象不够恢宏,仍能触动人的心灵,这就是艺术,这就是艺术创造。著名摄影师曼・雷创作出来的摄影作品总是带给人新颖别致的艺术体验,因为他勇于探索创新,在摄影技法和摄影思路上反其道而行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中途曝光法”和“物影摄影”在人像创作和物象创作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摄影艺术的历史增添了一抹光彩。

摄影作为一种具有自身艺术语言特点和特有表现方式的综合性艺术,它的出现为客观事物的表现带来了新的方式。这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和美学的思维创作过程,是具备多种功能的优秀的艺术门类。

参考文献:

[1]潘可武.现代传播.2009年第2期,P78.

[2][美]莱斯利・施特勒贝尔霍利斯・托德理查德・扎西亚.陈建中,纪伟国译.摄影师的视觉感受.中国摄影出版社,P34.

[3]蔡荣章.照相机.2009年第9期,P64.

上一篇:关于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西湖春茶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