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幸福感

时间:2022-09-10 07:14:58

浅谈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幸福感

摘要:中国的弱势群体占总人口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幸福,是笔者十分关心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进步,如何让弱势群体在物质空间和精神层面体会幸福,是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希望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Abstract:China's vulnerable groups account for the total population quite great proportion, how to let them feel happiness in the city life is the author cares. Along with social and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and the technical progress, how to let the vulnerable groups feel happiness in the material space and energetic stratification plane, is a new question which our urban planning worker facing. Author proposed some preliminary ideas about this question , and want toprovide the good way of life for vulnerable groups, with the more humanities concerns.

关键词:幸福感,幸福指数,弱势群体,人性化设计

Key Words:well-being,happiness index,vulnerable groups,human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9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幸福,是一个充满困惑,充满神秘的话题。古今中外,差不多每个思想家都论述过幸福。然而,每个人都知道幸福的含义,但无人能够精确定义。如何让弱势群体在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接触到幸福,是每一位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目的。建筑无障碍设计,室内外环境无障碍设计等等,都是对残疾人、老人、病人等弱势群体最切实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精神。

1、中国弱势群体概况

1.1我国的老龄化现象

21世纪初,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也先后成为老年型的城市。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4亿,约占全世界老年人口的22%,占亚洲老年人口的5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残疾的风险也在增加,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其中,由脑血管发病致残,大约占肢体残疾因素的20%多,由骨关节病致残,占残疾因素的20%。

1.2我国的残疾人概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已经超过8296万,比1987年的5164万增加了313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面临比现在多三、四倍的老年人,老年人中的残疾人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同时,由于地震,车祸等各种灾难和意外事故致残致伤的人数也会有所增长。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作为城市规划、公共设施、住宅建设等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也将面临着适应这种年龄结构和类型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这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从未遇到过的新挑战。

2、什么是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的英文是Happiness,与该词近义的还有welfare(福利,福祉)、Well-being(康乐、福利)等,幸福通俗地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况和生活”。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总之,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

2.1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感是Bradburn在1969年开创性提出的,他把人的情感分为积极情感(positive affect)和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并认为幸福感就是这两种情感之间的平衡。积极情感增加人的幸福感,消极情感降低人的幸福感。简单来说,情绪幸福感就是指人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差。

幸福感研究最初,人们以内在的情感体验来界定幸福,认为快乐就是幸福,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较多地体验到愉快的情感而较少地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就可以推定他们是幸福的,否则就不幸福。这就是幸福感最初的概念模型——情绪幸福感。

2.2什么是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是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经济学中则主要用快乐指数,两者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同等使用的。人类主体的快乐感除了受自身身心健康和个性特征影响外,还将受到自我的个体状况的影响。

幸福指数的分类指标如下: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2.3影响城市幸福指数的关联因素

2.3.1幸福指数与物质指数

物质指数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丰裕的程度,多体现为经济发展水平或GDP。物质指数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幸福指数的高低。人均收入越多,幸福指数越高。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临界点(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经济因素在幸福指数中起到的作用将减弱。

2.3.2幸福指数与精神指数

精神指数表征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满意度。幸福快乐与精神指数息息相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全人类共同的幸福标准,但却存在多数人所认可的幸福。幸福感既包括物质追求和物质享受,也包括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安居乐业,与他人平等,被信任,被尊重,被褒奖,享有劳动和休息的权利,个人聪明才智得以发挥;享有结社、言论出版、游行示威、迁徙自由;作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享有直接或间接决定国家大事、选举政府官员并通过各种渠道对他们进行监督的权利,这些构成作为社会人的幸福。国内很多城市进一步将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规划之中。

3.如何让弱势群体在城市设计中体会幸福

3.1提供能够满足物质需求的空间及设施

3.1.1居住区及住宅

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需求,使老年人、残疾人的居住地与周围的各种服务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独立的住宅楼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住宅建设不能理解为只是盖宿舍,而应理解为建设一个有机而又完善的居住环境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其中除了住宅之外,还必须包括足够数量的和具有一定质量的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公园、老年活动场所等公共空间环境,而各种设施间及人行通道处均应符合无障碍的设计规范。

上一篇:浅谈水运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谈氯碱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