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班级内部数学分层教学的方式

时间:2022-09-10 07:07:35

浅谈农村初中班级内部数学分层教学的方式

摘 要:探讨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通过在班级内部数学分层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学生练习与作业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分层,达到学生成绩普遍提高的效果,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正面作用,从而体现了教育公平与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育公平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庭因忙于生计,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监管,学生在家里自主学习意识欠缺,但在学校大部分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教育。针对这一区域学生的特点,学校开展了“分层次教学研究”的尝试性实践和探索,按照学生成绩分为A、B、C三种层次的班级进行授课,这种既注重共性又照顾差异的因材施教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其突出优点是既利于教师整体施教,又有利于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本文重点思考班级内部数学分层教学的方式,并阐述其实施的过程与效果。

一、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及“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隐性分层的教学实践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二、适合本校数学学情特点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地源广、层次多、差距大”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抓两头带中间还是采用抓中间带两头的策略,都只能做到面向一部分学生。尽管各界对分层教学褒贬不一,但分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各自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分层次教学适合本校的数学学情特点,满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班级内部分层教学的实施

1.了解差异,合理分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细致地摸清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抽测成绩,根据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分成三个层面:A类,基础知识薄弱,能力水平较差,成绩不理想。B类,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一般,学习较自觉,成绩中等。C类,学习兴趣浓厚,上进心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成绩优秀。

再将三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组成学习小组,利用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性与合作性,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2.针对差异,目标分层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知识结构,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制定与各层次“最近发展区”相近的分层教学目标(见下表)。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表

例1 在教初三数学《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A层:识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并能通过模仿运用求根公式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B层: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能使用?驻=b2-4ac判别根的情况,并运用求根公式正确解答一元二次方程。

C层:学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运用求根公式解答一元二次方程。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教学内容分层。根据各个学生层次不同的基础确立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根据学生的差异允许有不同的学习进度,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例2 (《关于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题》)2011年初我国南方发生雪灾,某地电线被雪压断,供电局的维修队要到30千米远的郊区进行抢修。维修工骑摩托车先走,15分钟后,抢修车装载所需材料出发,结果两车同时到达抢修点。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1.5倍,求两种车的速度。

方法一:利用“时间差的等量关系”,设摩托车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得:

■-■=■

方法二:利用“速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设摩托车用了x小时,则抢修车用了(x-■)小时,依题意得:

■×1.5=■

方法三:利用“路程上的等量关系”,设摩托车速度为x千米/时,用时为y小时,依题意得:

xy=301.5x(y-■)=30

对C组学生的内容要求:审题上,要能快速地从题意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去除干扰信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时,重点放在从一题多解的探讨中,寻求最优的解题策略,如以上三种方法中,哪种更具有“计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方面的优势。

对B组学生的内容要求:审题上,要能从题意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去除干扰信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或方程组时,利用“时间差的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就可以。

对A组学生的内容要求:一是选取既重点又基础的题型(如含“ab=c”型相等关系的应用题,包括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单价×数量=总价、单位盈利×数量=总盈利等);着重训练直接设未知数的题型;三是重点突破“审题”与“找相等关系”两个关口。

(2)学生练习分层。练习题的设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一方面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题组,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应用;另一方面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点设计低、中、高三个档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升高,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解每组题时,不规定A组学生解低档题,B组学生解低、中档题,而是要求学生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题目,再请合作小组成员帮忙,向难题挑战。

(3)作业分层。作业的分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即教师规定每人必须完成部分;第二部分为选做题:即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虽然两极分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是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班级内部分层教学,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教师的授课下进行隐性分层,不仅能克服以往显性分层的弊端,而且不会违背“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因为隐性分层是在更高层次上,为了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独特性的发展的,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参考文献:

[1]吴小娥.分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M].课程・教材・教法,2004.

[3]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

上一篇:学生自主探究 上好古诗文课 下一篇:从福州市中考数学命题的特征谈如何开展初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