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10 06:17:13

浅析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是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有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不停地讲解,朗读已无立足之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从教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但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它是任何多媒体和音频都代替不了的。

一、注重诵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如,在《枣核》一课中,教师应先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思乡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接下来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体会课文描述的意境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思乡情感。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品评自己喜欢的词句,满怀感情地读出文句中的情感(除了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在赏析中加以品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激发朗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诵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前提。对于这些名家名篇,教学中应把适量的时间分配在朗读上,以使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内在美、文字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教授《水调歌头》一文时,我在课堂上没有对这首词进行逐字讲解、逐句分析,而是把朗读贯穿于整堂课,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老师读,学生读,集体读,单独读,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反复练习。朗诵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朗诵的热情。

在课堂上,先通过朗读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反复朗读,使这种感性认识得到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质的飞跃,这时学生便获得了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学习过程就是一种欣赏,一种鉴别,继而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就像欣赏三维立体画一样逐层深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文学鉴赏的能力。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领悟美。

三、加强语感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人们在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众所周知,学习语言课常常要读、要背,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还有一个培养语感的问题。而语感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在回答问题时才能做到语言通顺流畅、正确且明白无误。

事实证明,朗读这个被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但不可以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语文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教学,让形象由朗读树起,让意境以朗读创设,让朗读串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动态过程。

(作者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文光学校)

上一篇: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下一篇:论语文学科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