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10 06:05:17

职业发展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就业的效率和效果,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发展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职业定位,提升职业能力,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截至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36%,2020年将达到40%。从目前到今后一个时期内,都将是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峰,大学毕业生人数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将稳定在较高值,就业压力难以缓解,就业空间日益紧缩,就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大学生的就业瓶颈实际上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就业竞争力是一个人能否在求职过程中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份工作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是否具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结果。面对这种情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专业知识不扎实

部分大学生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造成学业成绩较差。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学习的大部分是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会给未来工作中的再学习带来很多的困难。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以后自己可以从事和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于是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职业发展道路会更加合理顺畅。

2.心理素质较差

近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到20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在令人震惊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大学生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其实,和严重的心理问题相比,更容易让人忽视的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抗压能力较弱、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大学生有的在陌生人面前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受不了竞争压力宁愿成为“啃老族”,有的遇到困难就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使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难以承受,降低了就业竞争力。

3.目标缺失

一直以来,我国中学教育重分数轻能力、重记忆轻思考,使大部分学生通过紧张的高中学习和残酷高考进入大学后,目标严重缺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目标,于是“迷茫”成了大学生活状态的关键词。还有部分学生从报什么大学到选什么专业全由父母做主,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想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是什么、自己的未来如何。没有目标的学习,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性不强,就业竞争的效果当然是大打折扣。

4.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考试的方法以书面考核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虽然大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实习安排,但仅靠实习是不够的。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市场需要联系起来,更不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实践能力使这部分大学毕业生即使找到工作,想要适应工作环境也很困难。

5.对职业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

不少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里只盯着工资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却没有看到工作岗位中对于求职者能力和素质方面的高要求。也有学生仅凭借兴趣去找工作,却没有看到自身能力和工作岗位要求的差距。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个职业或工作岗位的理解仅凭简单的印象却没有实际的了解,结果在求职的过程中惨败而归。

二、职业发展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和策略

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安排的教学学时不得少于38个。

此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职业发展教育着眼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并不局限于某份工作,这使它具有更良好的广泛性和适用性。进行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自主意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及职业世界的特点和工作岗位的一般要求,学会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为顺利求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职业发展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通过自我认知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定位

职业发展教育首先指导学生完善自我认知。教师通过使用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等测评工具以及对职业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能力等的分析和讲授,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基础有较为透彻的了解。这项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匹配程度,改变眼高手低的现状,树立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2.通过分析职业世界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

职业发展教育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搜集掌握职业、行业、工作岗位等有关基本情况,再通过人物访谈、职业体验、实习见习等活动了解职业的进一步具体情况,对工作要求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入行要求、工资待遇等有充分的认识。大学生能够通过对比职业真实情况和自身情况找到差距,明确职业能力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要求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特殊技能。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充分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

3.通过了解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

职业发展教育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当今社会职业环境的分析和了解,知道如何利用现有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如何正确对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现有就业环境的充分了解能够使大学生心态平和,改变心浮气躁的状态,以平常心面对职业生涯,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4.通过进行职业决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发展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和职业决策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职业决策概念,改进自己的职业决策倾向,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从而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目标驱动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再配合合理的行动计划,大学生涯就会充实而丰富,就业竞争力也会随之显著提升。

5.通过求职技巧训练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成功率

有了合理的自我定位、较强的职业能力、良好的求职心态,大学生还需要有良好的求职技巧才能够丰富就业竞争力。所以,职业发展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就业技巧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方法对学生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礼仪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了解面试题目的“潜台词”,学会合理展示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求职就业的最后环节增添保障,提高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成功率。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不仅牵动着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心,而且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千方百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职业发展教育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责编:思 源

上一篇:基于图形计算器新技术 带来数学实验更多探究 下一篇:小学电教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