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中的情感

时间:2022-04-15 02:44:47

【前言】探寻心中的情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一阶段:静心阅读,记录思考。读书,首先要留足时间,由于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紧张,这本书教师预留了一个月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且,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采取不打扰、不引导、不评论、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完完...

探寻心中的情感

读书,是语文学习的要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者认识到并致力于语文的读书活动。当然,我们所说的读书是指读课本内容以外的整本书,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篇篇目。就初中阶段而言,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年龄、认知面的不同,安排适合他们的书籍。目前,七八年级的读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颇具规模,但九年级却因毕业班的特殊环境,似乎没有太多的空间进行“课外阅读”,似乎开展读书活动并不是“正道”,是这样吗?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既然学好语文需要读书,那九年级的学生岂不是更需要吗?而且九年级学生在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加完备,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更有深度,空间更大,自主性更强。在书籍的选择上,可以借鉴中考阅读导向,选择贴近生活的名家散文作品。笔者选择九年级学生作为对象,开展了一次散文《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读书会活动,以尝试九年级开展读书活动的可行性。

一、选书

散文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形式,不论是从主旨的把握,还是从情感的领悟上,学生常常显得无所适从。散文,以情感见长,文笔细腻,思想深邃,贴近生活,往往能够从生活琐事中透出人生的意义、价值、情感。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的心智、情感经历较大变化的时期,那么在这一时期中引入贴近生活的文章,定能够对他们有所启迪。

丁立梅的文章,文笔细腻,情感丰富,主旨较为浅显,行文思路清晰,很适合作为散文阅读的引领性文章。再者,丁立梅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细小的人或事,展现她对于人与人之间“情味”的理解,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对学生也能够起到引导作用。

二、促读

第一阶段:静心阅读,记录思考。读书,首先要留足时间,由于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紧张,这本书教师预留了一个月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并且,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所以教师采取不打扰、不引导、不评论、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一个完完全全的自我阅读的世界之中,并把自己阅读时突发的思考、心得写在随笔本上或者书上。

第二阶段:精挑篇目,批注阅读。这一阶段中,让学生从自己所读的文本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作为精读的对象,仔细批注,从字词、主旨、情感等方面谈感悟。九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水平相对较高,加之七八年级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的学习和积累,在稍作引导之后学生能够较好的形成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有学生在阅读批注中这样写道:“读了丁立梅的《不舍得》,我才清晰地认识到,尘世里的一切,能够因自己的不舍而鲜活起来。这篇文章更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那个贫苦时代里的福贵,家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朴实而沉重的文字同样与《不舍得》一样,让我浸出泪来。如今生活条件优越的我们,更应用心生活,不辜负老师家人们的期望。即使生命如星只能璀璨一时,我们也应像作者的朋友一样,坚强地生活着,努力地记住尘世的一切,发现微小而动人的情感,给予生命最真挚而美好的回忆。如此这般,我们便从不会后悔。”

第三阶段:回顾补充,深入理解。在阅读《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的前后,我们还推荐阅读龙应台《目送》、席慕容《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等。引导学生比较同类情感,思考作者所选取的事件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不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散文更注重的是情感的传达,只有多阅读,才能够更准确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四阶段:提炼主题,交流分享。我们共同将《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归纳分为四个主题:亲情(母爱)、哲理(自然)、善意(陌生人)、爱情。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然分为四个小组,分享交流自己对于这个内容的理解和自己针对这个主题所写的批注。

三、展示

(一)课前分组,组长主持,设计活动,筹备充分

1.《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分为四个主题:亲情、哲理、善意、爱情,学生根据课前的交流自然分组,并选出组长,读书会的全过程均由四位组长主持。

说明:由于本次读书会在九年级开展,九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展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已经相当完备,所以,教师只需要在小组遇到困难时提出建议,或者给出改进的方案。整个读书会的组织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本节课所展示的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均由学生自己完成。

2.组长根据组员所交流的批注以及读书心得,设计符合本组情况的活动,发挥每个组员的特点,全员参与。

(二)分组活动,展现主题

1.主题一:匆匆过客如十年

善意――通过陌生人之间温馨的互谅互助,展现藏于人心底的善意。

活动设计:情景短剧表演,分为三幕,三幕剧有三个讲述故事的女子,她们以丁立梅的身份,作为故事的旁观者,看待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揭示人性的善良,表达“善意”的主题。

(1)修鞋的阿德老人与山山的故事,失明老人精心饲养懒婆娘花的故事;

(2)一个电话、十个春天,闲花落地听无声;

(3)一个借我肩膀哭泣的女子,贺卡里的婉转流年。

活动小结:我与他们如此相遇,或长或短,但都不足以比上我走来的路途,然而,我却不会忘记他们。感谢在我最美的时光里遇见他们,也许我们不能成为相知,但我们却这样相识了,在彼此的生命里划下长长的、温暖的,如日光般的弧线。也许我与他们对视的目光与擦肩的脚步匆匆,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瞬如一道光的时间里,我的记忆写下了,十年。

2.主题二:母亲的颜色

亲情――演讲比赛的形式,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母亲对孩子同样的情感,讲述丁立梅对亲情的理解,对“母亲”的理解。

活动设计:演讲比赛,分为四组――

(1)母亲的“蓝”:母亲的爱,如海一般深邃,天空一般深远,海映射了天空,天空也因海更加美丽。

(2)母亲的“黑”: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位画家,用笔尖上浓黑的墨,绘出了儿女的一生,而她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生命中最美的“黑”,一夜白头。

(3)母亲的“金”:母亲老了,犹如一颗老了的树,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也扛不住了。

(4)母亲的“透明”:泪是透明的,而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被伤得最深的人,但也是最爱你的人。泪是透明的,但也因此包容了一切。我终于明白,泪为什么是透明的,因为她在流,你却没回眸。

活动小结:母爱是五颜六色的,在丁立梅的笔下,我看到了,狠心让自己女儿独立的母亲;笑脸面对儿子厌烦声音的母亲;无助地看着女儿走上不归路的母亲;还有与女儿月下共谈儿时愉快的母亲。她们如同黑夜的繁星一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守望着我们。她们付出的,她们从不收回。但是当她们老了,犹如一棵树,连轻如羽毛的阳光,也扛不住了的时候,她们渴望索取的,不过是,儿女礼物上,那一丝手指的温度。这就是母亲,丁立梅笔下的,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3.主题三:蔷薇几度花――花店花语

自然哲理――话剧表演,以两个花店老板倾听不同的买花人的经历,来写出花所代表的不同的人格魅力。丁立梅写出了她对花的理解,启迪人生,让我们读出我们的花,体悟了花所具备的精神,更感动于花一般的人生。

活动设计:花店老板与买花人的故事,表达出花所蕴含的人的品格与情感。

(1)茉莉花:缘分,把两个不相干的人,聚拢到一个屋檐下,一日一日地,成了不舍。这是亲情,是茉莉花一样芬芳的情分。讲述买花人与孤儿院孩子们的感情,想要送茉莉给这群童真自然的孩子们。

(2)月季花:月季如人,也是这般命贱,却顽强。它的花,一点不见老,还是一团粉红,一团鹅黄,豆蔻年华。讲述买花人感慨于老人们的坚强和乐观,要送一束给敬老院的老人们。

(3)虞美人:生命的高贵与卑微,本是相对的。纵使不幸卑微成一株杂草,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命运改道,活出另一番景象。以虞美人的高贵与卑微,启迪年轻男孩。

(4)桂花:它会染香一颗青春的心,连同, 青春的记忆。买花人想买桂花送给朋友,回忆她曾经的校园生活,和朋友相处的快乐。

(5)扁豆花: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讲述一位忽略了孩子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愧疚之情。

……

活动小结:花店里的花儿,每一朵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情感,却无人倾听。但是,它们都在等待,等待真正懂得它们的人,懂得它们的心。

4.主题四:等你80年――年轻人的寻爱之旅

爱情――本辑赞美述说了许多爱情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惋惜,表现了丁立梅对于爱情的独特追求。

活动设计:诗歌朗诵会,以年轻人的寻爱之旅,表达丁立梅以及我们对爱情的理解。

(1)学生朗诵自创诗歌。

(2)名家诗歌朗诵: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仓央嘉措《见或不见》、舒婷《致橡树》等。

活动小结:在丁立梅眼中,爱是红衣对蓝衣的生死相依,是蓝衣对红衣的不离不弃;爱是仓央嘉措对仁增旺姆的放弃所有,是仁增旺姆对仓央嘉措的至死不渝。在我们眼中,爱是一句最真挚的对不起;爱是给予爱人最坚持的保护;爱是在爱人背后默默的等待……

(三)总结反思,写作拓展

1.丁立梅的生活态度:温暖与爱,用丁立梅的生活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读书的意义:多读书,从书中领悟人生的意义,并获得生活的智慧,能够从生活的小事中,看到人生的价值。另外,引导学生发现丁立梅“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她笔下都是小人物、生活琐事,但是她总能从这些平凡的人或事中,看到人性的真谛。

3.读书会后,学生以仿写的形式,模仿丁立梅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身边人或事的观察、思考和感触。

四、反思

面对学习压力、竞争压力日益增加的中考,能够在九年级开展一场读书会实在不容易,许多学生、家长、老师甚至会不理解。但是阅读才是语文学习的本质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能力是语文老师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九年级的学生排除在“阅读”的大门之外,而且阅读也并不耽误学生的语文学习。相反笔者体会到,读书会的开展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他们在读书会中体会到了乐趣,觉得语文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语文老师也不是刻板老套的,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本次读书会后,笔者有以下几点感触:

1.篇目的选择不宜过难,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愉悦与成就感。九年级面对中考,需要将阅读与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合于九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并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教师也要树立学生向善的积极的人生观。

2.读书会就是师生共同读书的过程,它并不仅仅是一节课,而是一段美好的读书时间。那么,教师只是参与者,可以与学生交流自身的理解,但不能替代。而且丁立梅的散文作品主旨内涵相对浅显,易于学生接受,所以这次的读书会,教师完全放手,学生自主阅读、体会、交流。整个读书展示的设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多媒体的制作。或许,表面上这里没有教师才能的展示,但实际上,学生智慧的火花就是教师的设计智慧。

3.本课的展示主题以情感为主。因为散文以情感为主导,没有统一的情节内容,所以本课选择情感作为展示点,从生活中选择最普遍却最重要的人间情感为基点,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4.读书会的交流实现内化,将他人写作的方式实践在自己的作品中,实现自身创作水平的提升。在本次读书会后,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能够发现身边小人物的美,仿照丁立梅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大量类似的作品,较好的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应该说,本次读书会的开展前后历时一个半月,似乎大量“占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时间,但是笔者深深感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反而更加高涨,并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表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次读书会对九年级其他班级也有了很大的触动,于是我们向全年级陆续推荐了散文《目送》、《槭树下的家》、《透明的哀伤》、《林清玄散文自选集(少年版)》,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狼图腾》等书籍给学生,并开展读书会活动。从读书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希望九年级的语文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对阅读的热爱,对能力的锻炼,和一段关于语文的美好回忆。

上一篇:基础教育“碎片化”的思考 下一篇:追求卓越,特色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