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

时间:2022-09-10 04:58:43

浅谈与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

每天接送孩子时,总会有家长问:“我们宝宝今天表现好吗?怎么没有奖励到大苹果呀?”那么,怎样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园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反应幼儿在园情况时直来直去、不讲技巧,不但说了半天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很有可能会引起家长的误解,使自己很被动。因此,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言语表达的内容和方法。注意多摸索、多总结。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当孩子在园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总会不经意间便对家长进行抱怨:“你的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又捣蛋了,一点都不乖。”殊不知这样“告状式”的语气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当我们需要指出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对孩子的表现下定论,可以尝试换种方式――先客观公正地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事件,同时从正面提出恰当的建议:我们希望×××是可以怎样怎样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沟通过程中提到孩子时,最好直接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作为“谁的孩子”存在。

二、和家长沟通时要谦虚全面

在谈话过程中想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在指出孩子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就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演鼓励,使家长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商讨性的语言、多征求家长的看法。在提出建议时可多采用这样的句式:我建议……,您觉得呢?我们这样做看行不行吗?而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同时交流自己的理解。交谈时忌用不耐烦、命令式的口气。如“×××最近吃饭吃得不多,请你们多关注他在家的吃饭情况。”而不是说“×××最近不乖,又不吃饭了,怎么说都不听,你们回去好好教育教育。”相较于前者的语气,听起来后者会更让人易于接受。

三、语言沟通中,尽量用“我们”代替“你”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妈妈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最好不要直接使用“你”的字眼,它容易显得语言具有较强针对性,促使家长感觉自己和教师处于对立位置,而使用“我们”则能更好地表明家长与教师是在一起面对孩子的某个问题。如当孩子家在家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时,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督促他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帮助他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直接说:你们在家里要督促他自己穿脱衣服。前者更能显现出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教育理念。

四、一般应先讲幼儿的优点,后讲缺点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一些溺爱型家长的眼中,他们做什么都是好的、有什么问题也是教师不会教或是别的小朋友带坏的,总之,教师一旦提出孩子的缺点,他们都很难接受。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把握好沟通的步骤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情绪愉快了,在逐渐地提一些建议。同时注意对于孩子的建议也不要一次性说得过多,而是应该给家长这样的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这样一来家长才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更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从而愉快地开展家园共育。相信教师只要是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同时多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溺爱型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愿意给予教师支持与帮助的。

五、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时间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除了需要注意语言的技巧,还要注意交谈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早上家长送孩子的时候,一些家长往往是送完孩子后还要忙着上班,在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核心,简明扼要,把握好交谈时间。切记不要长篇大论,另家长欲走不能、引起家长的反感,严重的还会引起一些家长从此不再敢与教师沟通。另外在放学时,教师同样需要控制好与家长沟通的时间,不要只与少数几个家长沟通,而冷落了大部分家长。同时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可主动反应家长关心的问题,如面对爷爷奶奶时,教师可谈谈幼儿的保育情况;面对父母时,可多谈谈幼儿的教育情况,尽量满足各类型家长所关心的不同方面的问题,使家长能深切感受教师对幼儿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更愿意配合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

总之,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不断地学习与积累谈话经验,才能提高工作成效,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发展。

上一篇:“淘金”加拿大时机仍未晚 下一篇:辨质食养,养生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