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高校系级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时间:2022-09-10 02:57:54

目标管理在高校系级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摘要】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反映高校自身行政管理及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伴着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作为高校基础的系级学生管理需要目标管理来细化和完善,从而促进高校不断朝着高层次方向发展。

【关键词】系级学生管理目标管理高校教育目标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分校、系二级来完成的。二级学院(系)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学生管理水平,甚至对教育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高校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规范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评、激励证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首先建立系级学生工作考评制度是对学生工作实践的总结。其次,建立系级学生工作考评制度是对学生工作不断摸索的过程。再次,建立系级学生工作考评制度是强化对学生工作控制、指导、总结的有效途径。最后,建立系级学生工作考评制度是促使学生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仍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对系级学校的学生工作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控制。因此在实施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考核过程中,务必要根据各自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学生打特点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考评机制。

一、系级学生工作考评制度建立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它是指规范高校系级学生工作的考评体系索所遵循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坚持高校育人的宗旨,体现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能够引导系级学生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并有目的地知道系级开展学生工作;三是考评体系指标应利用其权重系数,反应系级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

2、可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是指考核目标可以通过对考核目标的检查来汇总、分析出目标的观测,提供的准确的数据结果,从而对系级学生管理进行科学、准确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在考评过程中,有点考评内容可以用用明晰的数据来定量表达,而有的则不能。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我们应当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对所考核的评价项目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3、可操作性原则。它是指目标考评结果能很好地反应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所在,考评体系也能简便、易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全面性原则。目标考评体系能准确、全面、客观地反映系级学生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内在联系,并有助于改进、推进系级学生工作的整体化建设。当然,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也应根据系级学生的特点和系工作的实际情况,灵活并有创造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各项目标考核指标也可以视情况变化而做调整。

二、目标管理在系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1、目标管理能够将系级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有效地统一起来。系级管理工作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行政管理都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承担着学生的教育、生活管理、行政事务管理、德育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因此目标管理能有效地调动系级党政领导协作、指导,又充分要求系级学工办发挥自身这支学生工作骨干队伍。

2、目标管理有一定激励作用。目标管理明确了系级行政管理人员在一个时期内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工作效果,让他们有一定的方向。同时,通过责、权、利等方式明确,辅之以必要的表彰、奖励,起到督促、激励作用,在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②

3、目标管理激发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标管理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系级学生工作的管理离不开学生的支持与参与。经过学生自己酝酿、讨论、商议的工作目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愿望、意志和要求。同时,这种目标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竞争性,是他们产生紧迫感,改变那种“要我做”的方式为“我要做”,从而使系级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

三、目标管理的制定和建立

1、系级目标管理应建立在对学生基本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包括学风、思想状况、管理状况、道德风貌等与学生有关的情况。

2、系级管理工作始终都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工作进行细致分析,纵向和横向比较,体会与经验总结,专业特点及学生个人性格、出身环境等。

3、对系级管理队伍进行优化分工,包括人员素质、能力、性格、思想状况等。特别是对学生中的社团、学生会、团总支、班干部状况的分析等。

4、对实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要认真细致的研究。一定要从本系实际出发,对实现各种目标的利弊因素都要加以考虑和分析。

5、有针对性地提出和建立目标。

四、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考核

1、细致划分总体的目标。对根据各系实际建立起来的目标进行分解,使之成为专业、班级、干部、学生社团和学生的个体的工作目标。目标分解要体现分支目标的内容与要求。总体目标的细致划分要根据以下进行,比如:季度或学期目标、管理、服务、教育的目标、学风建设目标、班级建设目标等等。

2、强化信息反馈力度,实现动态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它与学生工作目标形成一个网络,互相联系和支持,彼此协调。

因此,要根据系级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工作的中心,调整、夯实学生管理工作内容,使之具有连续性、时效性、目标性。注重在实际中的信息反馈,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情况,上下联动,使之具有目标性、时效性,及时掌握系级管理工作情况,促进各方交流,实现动态管理,保证目标实施。

3、进行过程检查、完善考核制度。目标管理的过程是督促、指导的过程,是对目标管理的效果、实施过程及效果的督促、指导。检查的时段可分为周、月、季、学期等。检查内容包括学风、考勤、管理等。检查过程别注重某一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进度、开展效果,存在问题,做到胸中有数,从而起到帮助、督促的作用。总之,考核时目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目标管理目前在学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系级学生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开展平等竞争,必将推动学生整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欣虎.高校系级学生工作考评体系的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1(7).

[2]卢有余.论目标管理在系级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2).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增强学生财会实用性教学 下一篇:戴绮薇: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