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位个性化发展探究

时间:2022-09-10 01:41:00

城市品位个性化发展探究

摘 要: 城市是人与城相融合的产物。个性鲜明的城市总呈现出精彩绝伦的城市空间特色和建筑技艺,孕育出独特、丰厚的城市历史文化。千年古城常州,地理条件理想,历史底蕴丰厚,城市个性显著,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其个性彰显和发展的新的历史转折点。

关键词: 古城常州 历史底蕴 人文地理 现代气象 个性品位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媒介手段,美丽变得可以复制,“千城一面”成了城市发展障碍,有历史个性的城市则显示出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常州,地理位置重要,环境气候宜人,是“千载读书地,文人甲天下”的传统风雅之地[1]。如今一体三城联动,多组团发展的城市变动格局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质,彰显和发展城市个性品位成了该座文化古城的历史性任务。

一、城市个性探析

城市如同人有着自身的遗传基因与品貌个性。但许多城市在历史进程中却丧失了自我而严重类化,有关本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痕迹几乎消失殆尽。那些保持着鲜明历史个性的城市历久弥新,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别致的城市空间设计、建筑技艺和人文自然景观,反映了城市深邃的历史底蕴,显示出独特的人文传统、创造风格、市民性格和地域风俗等城市文化个性特征。这些城市既守望传统,又借鉴、吸纳先进城市经验,保持本城城市个性恰当发展,其城市品质品味醇厚、深长精彩,具有衡量城市品位的标杆作用。

城市是人类聚居村落的升级版豪华版,随着人类文明文化的进步而发展,理想城市必然集物质性、精神性和生态性的统一于大成,具体表现为宜居性。宜居性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居住地”[2]。个性城市的宜居性往往具备较好的历史基础。

因此,城市历史个性资源是城市存续和繁荣的重要基础资源,须得到尊重、维护与发展。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柯林罗厄(Colin Rowe)对此提出了“拼贴城市”的概念,主要内容有:城市是一个留存历史印迹的沉淀物;反对对原有城市的大拆大建,主张传统与现代化的新旧共存,产生丰富的城市容量与文化品位;具有历史博物馆的效应等。另一西方现代建筑的创始人之一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则提出“明天的城市”方案,即以摩天楼群取代传统建筑,城市可以出现大片绿地甚至森林[3]。许多城市旧城改建普遍经历了一段历史阵痛期,多简单地把传统资源当做落后的象征。当代城市发展注意运用“拼贴城市”的概念,重视城市个性脉络的梳理、延续与繁荣。慎用“明天的城市”方案,一般在城郊新开发地选择性实施。

二、常州城市个性生态分析

常州具有两千余年城邑历史,钟灵毓秀地域,孕育了中吴文化、龙城文化(常州又称龙城)、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等丰厚的地方传统文化。现在常州市区面积已从原初280平方公里扩大到1864平方公里,道路面积达到3972万平方米,城市框架拉大主要通过老城区的南北拓展,形成新老城区一体化发展格局。下面主要就城市空间特色概况、地理人文状况和城市功能系统维护情况三个方面,对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城市个性生态特点做一大致分析。

1.城市空间特色概况。

常州城市南北空间拓展主要依据该市历史地理位置概念①,形成目前“东塔西楼南淹城,襟江带湖秀龙城”的城市空间特色[4]。

老城区(现钟楼区与天宁区交集地带)是常州古城所在地,古运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沿河分布着以“东塔西楼”(东端天宁寺宝塔和西端拟恢复大观楼)为地标的众多文化景观和历史建筑,是常州传统文化印迹最深最广区段,同时是常州古今建筑交错相容最复杂区段。在尊重、维护上述传统个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和弘扬该区段传统文化是彰显常州城市历史个性的重要步骤,现代生活资源和文化设施资源应围绕这一主题资源提供服务和便利。

常州新北区和武进区两大区域分别在老城区南北延伸,清新、明快是这两区发展的共同特点。现代生活区、新商圈、城市综合体星罗棋布,各区域间以绿色道路、绿色河流、生态公园和绿地景观等条块为分割与连接,一体化提升了常州城市品质品位。环球恐龙城和春秋淹城遗址则构成南北两区地标性文化景观。

潜在空间特色亮点。新北区长江常州段和武进区西太湖(韬)的深入开发,将进一步凸显新城区地理资源优势。紧靠苏、锡、沪的东部区域(常州经济开发区)和西部金坛区域的深入发展,将整体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新的特色资源群。

通过绿色条块和交通网络的纵横连接,常州将充分显示依河临湖滨江的城市风貌特点,其个性品位愈加丰富醇厚。

2.城市地理人文状况。

常州境内丰沛、密布的水流深刻影响着该城空间布局与扩展走势,城区运河沿岸历来是民众集居地,属于该城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带,至今仍为观赏常州城市风貌的主要视廊。

流经常州的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现已变为三条河流,即春秋古运河、明清运河、新运河。古运河两次南移是常州城市空间南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明证。现移至城南武进区域内的大运河常州段改线工程建成于2007年,为生态型三级运河航道[5]。老城区原运河变为纯景观运河,毗陵驿畔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是常州市首个世界级遗产[6]。常州境内以运河为主的众河流沿岸景观,蕴含着当地厚重的文化底蕴,应系统性整合、开发和经营运河文化个性资源,充分显示常州运河文化对本城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推动作用。

北、南方的长江常州段和太湖湾、西太湖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集约释放了当地地理资源潜能。常州境内的长江和太湖水系,与市区运河水网紧密相连,有着鲜明的当地地方文化印记,是构成常州水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城市功能系统情况。

城市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具体细化为行政功能、金融功能、商务功能、教育功能、生活功能等,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与开放性等特点。现代城市发展要求各城市功能在主功能的调控下发挥系统性作用,一是各城市功能间的协调与集约;二是城市功能系统的有效辐射与覆盖。

常州城市空间经过结构性调整,形成中(老城区)、南(武进区)、北(新北区)、东(常州经济开发区)、西(金坛区)城市新布局,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功能系统辐射力,覆盖面具有多向性和层级性等特点,优化了社会资源调配体系。

随着常州城镇化的深入进行,市域人口居住分布矛盾同样突出,各区域存在人气冷热不均现象。因此,常州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系统化程度,继续合理加大城市街道、商贸、交通密度;增强城市功能系统辐射力度,普及市域性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纵横通达的城乡公路交通网络。总体上,使全市居民都能享受到生态、便捷的现代品质生活,引导市域人口居住合理分流,吸引更多各类人才来常工作、创业和落户。

三、以发展彰显常州城市个性

以人文历史为根基的个性城市需要维护和发展。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一定规模、一定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现代化建设是基于该城历史个性上的发展与超越。

1.提炼历史资源,凸显龙城传统个性风采。

(1)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提炼与传承。

老城区坐拥以“东塔西楼”为地标的众多文化景观及历史遗迹,古运河(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畔,由东向西依次坐落着东坡公园、文笔塔、天宁禅寺、前后北岸、青果巷、篦箕巷等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地段,形成常州城区敞开式传统文化博物馆群落。该城区西半部地段历来繁华,古今建筑参差交错,街道车水马龙,属于常州城市最大空间容量区段。加大城市规划对老城区古今资源的梳理和控导力度,以古运河为中心轴,联结沿岸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文物等众多历史文化保护区,构成链条式的常州城区物质历史文化系列保护区。严控保护区周边的高楼数量与高度,突出常州古运河,凸显城市个性风采的主体作用和中心地位。该区段布局对疏密度有着更高要求,应使今古建筑、新陈设施各具其趣、相得益彰、和谐共荣。

注意细节营造。可在仿古建筑亭柱上镌刻书法;在城市街边绿地设立龙城景观雕塑和名人雕像;在河岸绿地石壁木牌、公园砖碑墙体上绘图说明常州地区风物风俗、历史名人、经典历史故事传说概要等。

文宣方式方法多样化。采用广播电视、纸网媒体、移动工具等综合媒介手段。

(2)常州个性印记的延展与连缀。

现代气息浓郁的北南新北区和武进区,处处可见该城传统文化印记,新运河、藻江河是常州古运河的延伸、更新和运河文化的繁衍生息。春秋淹城遗迹和环球恐龙城既是南北两区地标文化景观,又昭示着龙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贡献。应进一步挖掘、整合常州深广的历史文化家底,如原戚墅堰区的圩墩遗址、孟河镇和焦溪村等古镇古村传统文化资源等[7]。重视当地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与系统登录工作,如城西牛塘谷常遇春传说等②。完整地揭开了常州城市个性资源的历史面纱。

2.荟萃地理资源,开发城市个性多维潜质。

常州是座依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城市,运河历史塑造了城市历史,运河文化亦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神灵魂。并且,常州城区的战略性扩展,使得沉睡千年的重要地理地段潜能获得开发变现。俯瞰常州城,北边拥有长江常州段,南面怀抱太湖西太湖,中间西东横贯三条新、旧运河及众多支流,浩荡沉静的江湖、纵横优雅的河流,赋予该城以秀外慧中的禀性与生机。

常州水环境生态化人文化,是该城个性多元发展的重要环节。经当地政府常年系统整治、管理,常州市内古运河、关河、藻江河诸河流业已成为生态景观河,承担通航功能的新运河为绿色生态航道河,常州段运河起着激发该市文化创意创新活动和活跃大众休闲生活的重要作用。在继续优化运河生态环境和打造文化创意工程的同时,科学利用长江常州段和太湖西太湖地理优质资源,注重江湖自然环境生态人文建设,促进城市个性多元进步,全景式展示常州地方风貌魅力。常州城市气质应有:运河的水灵细致;湖泊的沉稳谦逊;长江的浩荡开放。于婉约柔美中透着豪放雄壮气韵。

3.协调城市功能,护持常州城市个性健康发展。

常州三城联动、多组团发展的城建动态,给城市个性带来发展空间的同时,可能产生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坚持城市特色唯一性原则。以特色唯一性指导、规约城市空间布局,集约各区域传统文化与人文地理等特色资源。其次,各区域依据本地物质、文化、地理诸资源状况,形成自身发展特点,体现城市个性现代化发展的互补性。最终,城市需要精心拼贴,从宏观布局到微观经营,疏密得当、浓淡相宜拼贴立体交通线、商贸生活区和生态人文景观网,使城市环境紧凑、整洁、便利、舒适、开放。这些都须经城市功能长期性系统维护保障作用,才能使城市个性在现代背景下获得稳定、彰显和发展。

城市功能系统对常州老城区作用效能分析。老城区是两千余年古城常州源生地,仅自西水关至东水关之间沿岸地段③,就保存着大量历史文化建筑及遗迹,古建筑、古景观与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区相伴相生。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历史文化系列风貌区,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但还需进一步调整古今资源共容的关系机制,减少各方利益掣肘,凸显古运河系列景观,表现城市个性的主体地位。现代建筑、商贸酒家和生活基础实施,起到辅助旅游体验个性城市、弘扬常州古城文化等基础作用。总体上形成城市古今资源主副两线协同配合、共生共荣态势。

南北分向延展区域,其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渗透、互动关系显著,并具有新地理资源特点。城区面貌总体感觉现代性较强,现代城市功能符号繁多、齐全,如商贸机构、宾馆、饭店、博物馆、图书馆、公交地铁站、公园、洗手间等。地方传统文化影响仍清晰可见,如古城遗址、恐龙城、庙宇、道观等。需进一步增强时尚、古典与生态要素在这些区域的有机融合性,形成舒缓有序、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好地担负起展现常州依河临江傍湖城市新貌的历史任务。

城市个性化发展是开放、多元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功能系统应尽可能多向辐射,避免社会资源多汇集城市或单向倾斜集聚。另一方面,整个市域资源需获得合理互补使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常州市域空间结构比较理想,城乡经济资源和历史个性资源互补性较强,城市功能辐射覆盖面具备市域性条件,常州城市品位多元化个性发展,有着可靠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资源基础。

注释:

①常州北依长江,南傍太湖,境内运河水系连通长江和太湖,地理位置古老,历史地位重要。“襟江带湖”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步骤,深受历史地理位置概念和地方文化传统认知的影响.

②常州武宜运河西北向的牛塘和西林一带,曾散布着数十处大小不等的土墩和岗丘,地势高低错落,地面莽草与树木茂盛。元末朱元璋与张士诚两军曾用兵于此,留下了常遇春大战牛塘谷的历史故事.

③常州段古运河自西水关入城,经东下塘穿城东行,出东水关,过太平桥,绕过舣舟亭东流。东、西两处水关是古常州城区东西向城界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徐缨,主编.风雅常州[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

[2]周小兵.城市美学漫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197.

[3]徐累,主编.城与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7-31.

[4]季松,李亮.城市空间特色的提炼与规划―以常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29(8):43-48.

[5]周永峰,杨如海.“新运河”改变常州[N].中国水运报,2010-03-26(05).

[6]何,朱芸芸.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成为我市首个世界级遗产[N].常州日报,2014-06-23(A01).

[7]陈丽华,黄建康.常州文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上一篇:“互联网之王”史蒂夫·凯斯 下一篇:难产的俄罗斯五代“PAK―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