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时间:2022-09-10 01:01:18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To Train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Institutions for Higher Learning

Pei Chunmin; Dai Hongmei; Li Weigang;Liu Qizhi

(Sheng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henyang 110142,China)

摘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是否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敏锐的创新思维以及高超的创新能力,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前途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创新教育学与教育学的思想针对当前我国创新教育的现有状态,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的策略。

Abstract: Training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ore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Whether student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innovation, creative thinking and a keen ability to superior innovatio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national state. This paper combines innovative pedagogy and thinking of pedagogy, aiming at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innovation education presents the strategies for innovative education to students.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68-02

0引言

众所周知创新对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对于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现今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想要创新就需要大批不但博学多识而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只有拥有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创新才具有实施的可能,才能结出丰硕的创新果实。

1我国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多年以来仍就是以知识为本,而未达到以人为本。习惯于对现有成熟型知识的传递,而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在这种教育指导思想下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被明显的抑制了。

1.2 我国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过多的注重知识的共性教育。高等学校在对教学计划制定时,大多实行统一版本。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选择性以及自主性。所以我国高校中相同或者相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具有很大的相似型可以说是千人一面。

1.3 在教学方法这个角度来讲在我国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以授课教师做为中心,教师来当演员,而学生则扮演观众,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占有统治性地位。教师在教学上缺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从而制约了学生在个性上发展以及对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

1.4 在考试方法上来说,考试主要是让考学生知道并且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察。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只追求考试的高分,而对于能力、素质、创新等个人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漠然置之的态度。要想摆脱现有的教育困境,让学生走出高分低能的教学陷阱,其关键环节就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开展以以人为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基本素质教育。高校必须要明确教学思想确立对创新观念的教育,并使之形成教学体系。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而对创新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2国内高校创新教育现状与分析

与发达国家完整的创新教育体系相比较,我国高校的创新教育不但起步较晚,而且深受中国的传统儒家教育影响举步维艰。根据2005年的统计显示,在2005年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于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达1.5万人,仅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0.4%,而且其中大多数创业者都缺乏新的创业内容多以传统产业为主,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而据另一项出自于华东师范大学的调研报告中显示,虽然有77.6%的大学生会考虑到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并坚持主5年以上的不足调查者的1%,并且多以传统产业创业为主。目前,虽然我国的高校学生创新活动较之以往有明显增加,但是多体现在参加各种活动上面,而非学生真正的创建属于自己的东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创新教育多为被动行为。

2.1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概况和特点现阶段,国内高校不但对学生开展了创新教育,并且正在逐步对创新教育教学进行完善,深化教育教学的精神及理念,开始把生硬的技能教育上升到创新理念培养的高度。目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社会创业氛围淡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国高校学生多具有保守和缺乏竞争意识等负面性格,而且在“仁”“孝”等文化背景下学生多会尊重家长对其人生的规划意见,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缺乏主观意愿。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了中国在创新发展里程的脚步,并给高校开展及普及创新教育带来诸多障碍。②创新教育多是纸上谈兵。尽管现在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开展了创新教育,但主要局限在技能层面上的培训。虽然在短时间内高校纷纷建设了促进创新教育发展的机构。但无论高校以何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都摆脱不了创新教育纸上谈兵的现实。创新教育绝对不仅仅是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当学生真正的付诸于创新实践时会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远远不是一个计划或者一次讨论所能解决的。所以说现在国内的创新教育虽然开展的火热,但往往流于形式。③创新意识有所提高,但参与人数较少,而且学生多在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进行创新实践。在我国,虽然学生在毕业后创业的人数在日益增高,可毕业生在离校后真正进入新型行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不足总毕业生人数的1%。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创业者从事的是家教、零售、服务业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思想。即使一些涉及网络的创业者也都集中于无需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的网站。

2.2 国内创新教育模式当高校的创新教育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既中国现在缺乏属于自己的创新教育模式。国内各高校创新教育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多数高校缺乏系统性的、科学性的及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及保障措施,所授课程也多是照搬国外的教育课程,基本属于培训范畴。而学生多是作为学校代表参加各种大赛、讲座等竞赛活动,功利色彩较重,实践机会较少,且非出自学生自主意愿。并且从事创新教育的老师也往往缺乏实战经验,指导教师所讲授内容多出自于书本上缺乏自己的主观认识。所以说我国现行的创新教育模式多为属于培训行列,并没有真正融入进正规的高等教育中。

3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党中央政府在以面对2l世纪挑战的角度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上,多次提到了创新问题。上任国家主席曾说过“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集中体现。创新型人才是在以知识、信息为主题的市场经济时代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而学校则是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在与网络结合的条件下培养和造就大量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并且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可以激发其创新潜能的环境。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只有学校和社会都具有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环境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求的创新人才。

4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策略

4.1 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型大学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核心,涵盖着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是大学的航标,决定着大学的使命和发展目标,指引着大学前进的方向,决定着大学内在的性质。一般来说,一所大学具备的教育思想理念就决定着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没有理念指引的大学实践,是盲目的,而缺乏实践的大学理念,则是空洞的。创新型大学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大学组织形式,是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创新是学校的核心理念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创新型大学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把创新作为学校的灵魂,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办学体制,创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育环境。

4.2 重视实践环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应该符合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过去死读书、理论强的培养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爱好和创新思维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营造和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与个性密不可分,良好的个性在创新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教育过分强调高分低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具体的人,由于天赋不同,后天成长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特征,任何人都应以其特长服务于社会。学校要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结构个性化的氛围,让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构筑自身知识结构。特别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鼓励,多方位为具有不同志向和禀赋的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方向和途径。因此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禀赋和潜力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4.3 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首先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和企业,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转化到实际生产中。同时,更多地了解各种类型企业对大学生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或企业顶岗培训、挂职锻炼。鼓励直接从博士、硕士毕业的青年教师分期分批、有组织地到专业的相关企业去锻炼,加强实践经验,尽快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其整体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当前行业、企业的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在理论知识上及时调整,扩充先进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成效。

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鼓励教师减少科研项目的纯理论性研究,更多的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共同参与企业的项目,为企业的技术难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教师既获得了实践工程的训练,同时也促进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成生产力。而且他们的科研成果为企业和学校带来了双重效益。

4.4 主动服务企业,实现校企共赢学校本着“服务、互动、双赢”的服务理念,利用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合作技术服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专业课程学习后,在实践环节根据就业方向选择专业老师承担的企业项目,全程参与,时间与理论相结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了创新能力。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负责,而且还要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负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于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短时间内卓有成效,而是要培养他们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消除他们对创新的神秘感,帮助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是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有能力进行真正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朴雪涛.大学制度创新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2]贺敬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10(22).

[3]王艳芹,李正元.大学生自主发展缺失的反思与模式建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9).

[4]曲波.创新型大学建设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9.

[5]张育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10).

上一篇:构建高校和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原则和方... 下一篇:高职医学院校语文教材建设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