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评价,为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

时间:2022-09-10 12:07:25

正确评价,为教学负责,为学生负责

【摘要】教育改革提倡对学生负责,对教育本身负责,教育改革需要挑战权威,而不是为权威开道。当学生考试成绩依然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素质,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之一时,无论命题还是改题,都必须有一个审慎的态度。新理念强烈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切合学生的感知水平,参考答案只起一个导向参考的价值,教师在阅卷时定为"标准答案",会把学生思维定势在同一个区域,扼杀学生自我成长,我们对学生必须正确评价,善待学生。

【关键词】语文 评价 学生 负责

当前,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很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一些有效性策略,给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带来有效性的帮助。当学生考试成绩依然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素质,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之一时,我希望我们的教师不要忽略这个问题。

寒假,读一年级的外甥来到我家让我给他看作业,那天做的是董霞老师编写的《一年级上册期末归类复习》中的一道连线题。

这个题目的连线方式应该有很多,"漂亮的"和"可爱的"可以和右边任何一个词语相连,衣服是漂亮的,也是可爱的;太阳是漂亮的,也是可爱的;春天是漂亮的,也是可爱的;孩子是漂亮的,也是可爱的。"暖和的"能和右边的"衣服"、"春天"、"太阳"相连;至于"火红",当词义为"像火一样红"时,可以和"太阳"、"衣服"相连,当词义为"形容旺盛或热烈"时,可以和"春天"相(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北京台春晚开场歌舞《火红的春天》)。 照理说,参考答案只是参考,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但阅卷老师只根据教育局给的参考答案决定对错,并说,这种连线题的答案就是唯一的,不符合标准答案就统统打叉。确实,他们这样改,很省事,很快捷,又有上级的"标准答案",应该没有错;就算错了,他们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出题人应该考虑到这点,怎么连都行的连线题出了又有什么意义?可是,这样一来,我班61位同学中就有32位同学的正确答案被判为"错",有15个同学和100分失之交臂。孩子对知识、对词语丰富的积累,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童真童趣,也就在这一个个红叉中被抹杀了。

问题出自哪里呢?

首先,出在"权威性"与"自主性"的矛盾。试题是县局教研室命的,参考答案也是县局教研室给的,作为地方一级最高教研结构,自然具有权威性。把"权威"当做"标准",教师依"纲"改题,何罪之有?有时明知学生连的也不错,但不敢冒犯"权威",只好丧失"自主",教师缺乏主见性所致。教育改革需要挑战权威,教育改革提倡的是对学生负责,是对教育的本身负责,而不是为权威开道,维护一个参考答案,抹杀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儿童的正确答案,是对教育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当出现有争论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的提出来研究讨论,或与"权威"商榷,教育才会和谐向前发展。

其次,出在命题的"周密性"与"开放性"的矛盾。这道试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按传统的观念来讲,这道命题不够周密,因为传统的方式追求答案的唯一;从新理念的角度看,这道命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命题不是不可为。我在参阅其它一些开放性研究题目的参考答案时,并没有固定答案,通常是:言之有理即可。给出了参考答案,往往忽略答案的参考性,而重视答案的标准性。教研室给出了参考答案,自然会形成一个概念,这样的连线题的答案就是唯一的,否则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按答案评判,何罪之有?如果教研室不给答案,或者用一个"略",或备注有"其它连接,言之有理也对",就不会出现上述教师的呼喊!为了学生,无论命题还是改题,都必须有一个审慎的态度。

小学尚且如此,在中学呢,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且看我县七年级期末语文考试一道阅读试题(选段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节选)的最后一题: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分)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看花,感觉到花多年后重新开放的生命的喜悦,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表示抓紧时间,珍惜生命。

学生答案:

生A:从紫藤萝身上汲取力量,要尽快投入到生活中,把握住生活。

生B:照应开头,收束全文,文章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生C: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脚步自然会加快。

生D: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

生E: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生F:看够了,不想再看,赶紧离开。

生G:看花的时间久了,上班要迟到,加快脚步离去。

结果可想而知,与参考答案不合的,自然都被评卷教师"判处死刑"。

语文教学向人文性理念的提出,论证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论,也论证了新理念教育"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阅历的不同,知识的积累,个人价值的去向都能决定学生的答题方案,对问题解析的程度取决学生素质的高低,从学生的答卷中显然可以看出,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别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创造显然有明显的差距,参考答案的语言是教师、学者、专家的语言,或者可以说参考答案是命题人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他自身意义构建,只起一个导向参考的价值,不能决定学生的"标准答案"。新理念强烈要求教师的评价要切合学生的感知水平,教师在阅卷时仅凭参考答案定"标准答案",不仅是扼杀学生自我成长的幕后黑手,而且会把学生思维定势在同一个区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屠戮。

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对学生必须正确评价,善待学生。

上一篇:浅谈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美” 下一篇:浅谈农村学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