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品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10 12:03:10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的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初中生的必修功课之一,在整个初中阶段都要学习,平时的期中考和期末考都要考,并且要纳入中考总成绩。所以初中思品课是很重要的。在现实的教学中制约思品课老师的难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提高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一、思品课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1.小升初衔接问题

我们都知道,小学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语、数、英三科在小学都要学习并考试,所以衔接起来会比较顺畅,而思品课在小学为品德与社会,不纳入考试范畴,在内容上更侧重于以小故事的形式讲一些浅而易懂的道理,这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初中。因此,思品课的小升初的衔接总的是比较困难的。

2.学生的心态和思品课传统教学的制约

由于思品课侧重于品德的培养,课本上讲的都是些大道理,国家的时政方向,党的方针政策。现在的初中生个性强,比较早熟,他们接受新知识和新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懂得很多的道理,所以一些学生对于单纯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并不感兴趣。然而这些学生实际上对一些知识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刻的体会。

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制约了学生的厌学心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追求的往往是成绩而不是过程。在期末统考各种评比考核的压力下,老师往往成为知识的灌输者和填鸭者。由此形成了政治教学中的怪圈:老师厌教,学生厌学。

二、思品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积累了一些提高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1.开展磨课,同课异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好汉三个帮。”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同一节课,由不同的老师上课,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映以及老师开展课堂活动的效果,并进行反思和总结,借鉴好的做法,规避不好的方法,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运用。如此重复,在磨课中将课程与学生的关系调到最佳状态。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让学生多讲,老师多聆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说中学,听中教。为此,老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在唱歌中感受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升道德修养。这样多点实践,多点真知,多点感悟,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德育的效果更加明显。

3.合理运用教学道具

要让思品课“活”起来,就要让它变得有滋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教学仪器和道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时,可以用PPT的形式播放诗朗诵《游子吟》,并播放图片,从中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然后播放古今中外孝子的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总结更好的经验,努力达到“师爱教,生爱学”的境界。

上一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下一篇:学讲计划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