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我”“他”进驻文本

时间:2022-10-12 01:03:55

摘 要:结合教学经历,就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编者在文本阅读中的角色定位、相互关系及教师在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技能技法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主导角色;主体意识;共同体;对话

从教即将满十年,读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时,我竟蓦然一惊。我在心里问自己,十年之前,我初读这些印在课本中的文字时是怎样在感受?十年之间,我能记住多少反复阅读文本时产生的新的念头?十年之后,我能否找到阅读带来的新的振奋?所谓“对话”,作为“对话”中的“你”和“他”――学生、编者,似乎已经在被忽略与被遗忘中。连对话必需的对象――文本都已经被省略。徒自剩下看到重难点的“我”自言自语。又谈何“对话”!如果“对话”的只剩下自己,所谓的“研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就一定是空谈!如果教学只知道重难点,“课堂改革”“教育改革”终将殊途同归!

教学的意义何在?“课改”的目的何在?我想,新课标已经给了我明确答复,那就是让学生、教师、编者作为“你”“我”“他”进驻文本,在语文课堂实现真正的对话!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

一、要求教师必须作为主导者“我”的角色进驻文本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阅读首先应该是教师从文本中感知、感受、提炼以至提升的过程。唯有教师进驻文本,抛却任何解读和教参,秉怀一颗赤子之心真正实现“裸读”,“对话”中才会有“我”这一主角的真实存在。才能在课改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容不迫、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何实现进驻文本?

1.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自信和对文字持续的热情

回顾这十年的教学,我依然怀念刚走上讲台时的自己。狂妄而自信,几乎每篇都是在用自己真实的阅读自我陶醉和自我表演,激情昂扬的投入震慑住了学生。学生虽有些云里雾里,却对文字、对文学有着向往和憧憬。学生崇拜的眼神更是激发了我对课本延伸拓展的热情。课余的交谈也无形中感染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取向。那时,我真正感受到“教学相长”的满足与充实。

2.教师对文本还得有探索和研究的自觉

常常在困惑,是什么改变了我,让我失去了阅读的兴奋和满足。最先降低我热情的应该是考试吧。学生和我的陶醉,并没有带来他们成绩的骄傲。许多涉及原文的考题,他们无法在我的课堂找到标准答案。我心急如焚,四处讨教的结果是奉教参书为“法宝”。阅读已经无关紧要,拓展更是看不到实效。失去阅读的自觉,语文课变得味同嚼蜡。

二、强化学生作为主体带着“你”的意识进入文本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真正的“难”,并不在于教师自己掌握知识、挖掘教材的困难。而在于学生对“教”的认知和态度。“课改”之难,也不在于教师能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在于学生是否能真正把自己当课堂的主人,是否有自己就是“对话”中的那个“你”的意识。

1.教师体悟学生“学”之难,以“学”定“教”

解决“教”之难,首先得体悟学生“学”之难,让学生认可你的“教”。如果我们老师不体悟学生“学”之难,徒自慨叹“你们怎么这么笨”“基础这么差”。其实也就意味着你无法真正研究教学。甚至会意识不到,教学中真正的重难点就是学生出错和不会的地方,从而导致设定无效的教学目标。自然就会使教学难上加难。体悟学生之难,打开理解的窗户,学生才能在课堂敢说、能说。

2.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主动进入文本的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新课标也给了我们明确的方向。“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感受”是我们从文字中汲取的第一口“奶”,就像珍贵的“初乳”,是我们阅读体悟、阅读教学的起点。只有有了感受,兴趣和探索意识的纽带才能形成。当然,教师必须把握恰当的引导点,切忌在这一阶段围绕相关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三、推动教师“我”和学生“你”作为共同体对话编者“他”

课改环境下的课堂,需要引入第三方来推动探究文本的深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而教学内容整合的第一人是编者,课堂对话的基础――文本,也有编者的意图。所以,在师生合作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推动教师“我”和学生“你”作为共同体对话编者“他”。

当然,共同体中,亦有主次。教师作为主导者必须先行,了解课文的来源、原著、原址,课文性质、编入缘由、编者意图……把读课文的感受和体验放到原文、原著、原书中去品读感悟,记录同与不同,找到与编者对话的契合点。同时,判断和选择出能与学生共享的收获,共析的困惑。最后确定与学生共同对话编者的问题。

四、认识四者的对话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有选择性的过程

我们强调教师作为主导者阅读文本,学生作为主体进入文本,师生作为共同体对话编者,是基于阅读教学的需要和对话角色定位的建议。但“对话”即意味着四者不可人为割裂开来进行。在阅读教学中,在课改后的语文课堂,他们应该是没有绝对的先后和不分彼此的,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

我相信,如果我们教师、学生、编者在课改后的语文课堂真正进驻文本,真诚参与,专心研究,用心合作,就一定会迎来教学相长的充实与满足!

上一篇:浅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下一篇:借“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