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念探讨

时间:2022-09-10 12:00:02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借景”理念探讨

摘要:以中国风景园林的“借景”为研究对象,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手法一“借景”。

关键词:风景园林;借景;传统

1.“借景”概念

中国风景园林的“借景”理念,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隋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指根据由于相地而总结归纳出园址的“异宜”,以“园之异宜”为凭籍塑造出适合于园址的景象和景境;“借景随机”是指善于捕捉利用用于理景之“机”,进而塑造成情景交融之景;“借景无由,触情俱是”是指造园要以感情、情意为导向,设计出来的园林景物能够以情动人,达到“对内足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之目的。

2.“借景”在传统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2.1借宜相地

相地主要看重两个方面:一是据意择址,根据园林主人的身份和爱好,在其所及范围内选择最适宜的造园地点,二是园址已定的情况下,利用现状,趋利去弊,最大程度满足园主的需求。相地的成果对以后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准确估量用地之异宜是兴造园林的关键,只有准确相地才能因地制宜构思出最适宜的设计作品。古代杰出的相地案例就是避暑山庄,因为相地得当而构园得体,既能使统治者修养身心,又能兼顾其政治功能,以至于在后世称为游览胜地,深受园林家和游人的推崇,由此可见相地的重要性。

2.2借景立意

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有高度的艺术境界,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艺术创作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孟兆祯先生将这种艺术创作方法总结了一个序列:“借的明旨一借宜相地一借景立意一藉景问名一布局一理微一余韵”。其中“借景”是核心内容,“借”是沟通情意与景象、景境的重要桥梁,将无形无象的情意转化为实体境象,将情意寄入境象,将情意转化为精神与境象的相互交融,可以说“借景”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创作手法的核心要义。

2.3布局起承转合章

传统风景园林的设计非常注意布局,布局是总体设计,是将微观景物展示在宏观布局上,“借景“讲究的是将景区景物与周围景点从总体上采取别出心裁的组合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印证,联系成一个整体。因地而宜,善于借助相邻且联系性很强的景点组成的景区,合理布局便把这些景区和景点和凑为一个既可抒情言志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风景园林艺术品。“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起承转合式布局往往能把人的审美体验推到至高点,营造出景色本身无法比拟的视觉美感。

3.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的创新与发展

3.1立足于中国传统特色

我国风景园林的最高境界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共生和谐,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与人工之美的巧妙结合,“借景”理念以“天人合一”为主旨,讲究“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体现了借景的内涵,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景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不仅强调风景园林设计要因借地宜,也要通过设计改造自然,将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起来,情景交融、重意蕴情。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能“化景物为情思”,“对内足以抒己,对外足以感人”,“寓之于目,得之于心”,追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引导观者对园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局限于景色本色,能够脱其形达其理,创造出人和自然相辅相成、合生共荣的风景园林景观。

3.2吸收西方园林艺术精华

吸收西方园林艺术精华,促进中西方的交流,互通有无,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风景园林“借景”理念传向世界各地,保持并延续传统开创全新特色,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沟通、对话,成为全世界共享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同时,扩大高科技、新材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比如灯光、幻影等技术的运用为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念运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3灵活“借景”创作思维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一般都实现确定固定的主题、意境,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强调因地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法来产生“一法多式”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通用性。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就是强调灵活的创作思维,在一定的主题下发挥巨大的创作自由度,强调“万变不离其宗”、“仿中有创”,保持传统的特色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保持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法的强大生命力。

4.结语

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借景”理念应焕发与时代脉搏相一致的文化光彩,坚持与时俱进,当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也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完善,创造出无愧于前人和后人的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品。

上一篇:植物界面在景观空间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下一篇:现代厂区环境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