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

时间:2022-09-10 11:56:39

浅谈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时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做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从学生的心里入手,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的推动。例如,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大胆的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赞其勇气,然后在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重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之一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收能力,有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纸杂志经常犯的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掺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问题是否有漏洞?考察什么知识点?……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他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在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立倒立的像?”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与物理信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以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一些自然界一些物体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为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

教师可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会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履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拖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发现问题。

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向导,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再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但跟同桌就不同了。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相互提问。如果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

有些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提问方面可能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1)整堂课只管自己讲,不提一个问题,“满堂灌”。2)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3)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偏了主题。4)只提好学生,不提差学生;专提小部分学生,冷落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5)提问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6)提问表达不言简意赅,有时不知所云,学生无法回答。7)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8)提问随意,东拉西扯,越扯越远。9)不能灵活应变,真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等等。

提问中应处理好这四样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勿过深过难导致冷场。3)曲与值得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间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余地,必然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烦感,效果必然很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老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以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时,他便会微张嘴,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些,或许会抬头微笑,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者,则肯能他对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寻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寻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的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会提问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上一篇:探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设 下一篇:初中生作文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