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方能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4 08:34:05

走出误区方能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摘 要】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摆正知识目标的位置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要巩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生物学;高效课堂;新课程;误区;目标;主导地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们依据教育学及心理学的理论一直在为之付出努力。近来,以新课程为背景,提高课堂效果被包装成“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很好或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课堂。怎样构建生物学科课程的高效课堂?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必须走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认识不到位形成的误区。

1 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纠正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误解

高效课堂要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首先要摆正知识的位置。课改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令老师疑惑,有一种说法的危害是比较重的,就是说现在搞课改重视学习过程、体验,不要过多的考虑结果。在具体操作方面的表现就是把知识看得非常轻,说什么知识爆炸,教不胜教、学不胜学,好像传授给学生知识无什必要,学生真要用到什么知识,利用电脑、互联网搜索很方便。这完全是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的一种误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教学,因为按照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定位,知识本身就是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中被摆在第一位。之所以摆在第一位,因为知识是载体,用知识的传授承载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用知识的获取承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效课堂达成教学目标应眼高手低,即从高处着眼、低处着手。从高处着眼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终身学力的形成,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教学要能增强学生对将来社会的适应力和服务能力。从低处着手就是在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方面多费些功夫。上课时要多一个心眼,不要总是就知识讲知识,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从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并有所体验、有点体会,并获得一些重要的知识;还要再多带一个心眼,三言两语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渗透了。

2 构建高效课堂不能把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

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学生终身的发展设想和服务,这是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学校工作,德育为先,我们要通过班主任工作、社团活动、教师的示范作用等予以落实,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但是,教育目标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各个学科课程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都上成政治课。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什么?从学科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基本没有太大的职责和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及需要去设计课程。有关部门已制定好了课程标准、编好了教科书、出台了评价及升学方案,进了教室,教师就是教书匠,教教材的。作为学科教师、作为学科课程的修习者,师生都不可能是学科课程教学的中心,学科课程的课堂只有一个中心,就是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或教学内容这个中心。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体现之一是根据具体情况处置教学内容。处置教学内容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因材施教。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是有差异的,不同教师所处教学环境是有差异的,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评价课堂的效率,不是撇开教育教学环境后只给两个等级“好”和“坏”或“高效”和“低效”。因此,因材施教允许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设置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即广度和深度。

处置教学内容要注重挖掘课程的优势和魅力。我们的某些学科课堂,尤其是高三课堂,越来越不像这个学科的课堂,以考试为目标的习题课把课程弄得索然无味。其实,生命的奥秘激起人们求知、求解的欲望。让教学内容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教师要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挖掘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领略学科的魅力。生物的多样性与特殊性,生物学在医疗、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生物学实验与实习、重大生物科学发现的历史,都是既有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3 高效课堂不能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在有一种观念,学生是课改的主人,教室是学生的舞台。有些迎合新理念的公开课很热闹、很好看,有的课多是学生在动,授课老师在看,偶尔点评一下,说什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些课堂在老师导演下搞火了,确实能把学生教活了。但高效课堂都是热闹的吗?

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教师一定要正视大班额的现实,控制好课堂。虽然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进行阅读、思考、讨论、表述和演练等),但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课堂,仍然主要是教师的舞台,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教师的配角,所谓开放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掌控的课堂给学生的思考、探讨、操作、展示或表达留出了有限度的时间、空间。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只能首先是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的感受器、存贮器,然后才能成为所接受教学信息的处理器和输出终端;在课堂上发掘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作为教学资源,也需要教师设问诱导学生回顾及表述。生物学的课堂,虽然在落实探究、自主、合作等理念方面要放得开,让学生的探究、自主、合作比较充分并有效,但也要收得住,即适可而止,保证课堂教学流程有序推进,保证教学目标的真真落实。构建生物学高效课堂要巩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真正高效的课堂是不必拘泥于形式的。比如活跃课堂气氛,不一定搞什么表演,教师还可以发挥个人的专业特长,挖掘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领略学科的魅力。基于教学内容稍微发挥一下,设置小的知识情境把学生逗乐了,学生的兴致与快乐会写在脸上;导语设计的好,学生渴望探究、探讨或听老师接着分解的求知欲会刻在眼眶里;教师上课不能都搞快乐大本营,生物课堂的精彩不只是师生的有形表演,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产生认知。

有老师教自由组合定律(录像课比赛),弄几个学生带着写有字母Y、y、R和r的头冠走来走去模拟形成配子的基因组合,却不在思维层面花功夫,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搞清孟德尔如何提出假设进而发现规律的,也不对F2的基因型、表现型进行归类,看似热闹的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理解现象后面的本质,这种教法华而不实,在考场上是不太管用的,因为忽视了这一教学内容承载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没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不能很好运用的。

再说说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吗?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场所和考试方式吗?就算有选修课,被安排教了它、选修了它,师生还有自主的空间吗?还不是要按早已定好的课程方案及评价方案去教、去学。与其说自主学习,不如简称自学,这又回到了注重自学能力培养的传统说法、做法上来了,所以我说新课程没有新招。学案导学能较好地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但别以自主学习为幌子搞成变相的习题集或题海战术。

剥开高效课堂的包装看一看,课堂的主人真的是学生吗?知识的教学真的不重要吗?有新招、绝招吗?千百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理论不适用于高效课堂吗?不必过分看重借新课程理念推销的说辞,矫枉莫太过正!在课堂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摆正知识目标的位置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面对大班额的现实,控制好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方能使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