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车工一体化教学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0 11:30:27

浅谈如何提高车工一体化教学课堂效率

【摘 要】当前各类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作为一名车工教学老师,我们车工实习一体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效率,为学生早日成为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车工教学;教学现状;课堂效率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二、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通过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三、当前技工学校车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现状

(1)很多学生对普车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普遍认为普通车床已经被现代企业所淘汰,普通车床的实习我不够感兴趣。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对普通车床的实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2)学生实习主动性不高,被动接受知识较多。很多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实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没有兴趣、怕脏、怕累。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不知所措。(3)学生未按要求穿戴工作服和工作帽,整顿实习纪律时间较长。学院规定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和工作帽,有的同学在实习课堂上不能按照要求,教师基本上天天要在课堂上利用课堂时间整顿课堂纪律讲解实习要求,这样一来,使得很多课堂时间浪费。直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4)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进度,不能区别化地进行教学。由于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教学计划要求,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步伐。我们应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实习成绩。

四、如何提高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课堂效率

(1)提高一体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2)简化原有的教材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一起编制一体化教材。车工一体化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于工艺上的培养和训练,增加分析方法、操作方法、检测方法等实用技能的介绍,还可针对学生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的现状,增加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介绍,应删除大量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同时应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3)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和美好生活的信心。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要坚持“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让每个学生,特别是胆怯、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知识改变命运的事迹来进行宣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帮助。通过上一届优秀毕业生的现场座谈会,或者是先进的事迹报告会,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一个道理,就是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才能获得成功。(4)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技能改变命运。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车削加工行业,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新鲜的。可以通过典型的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还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颖、多变、生动,引发了学生想了解本专业的强烈愿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思想的渗透研究 下一篇:浅谈怎样上好中职生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