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仿真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4-22 12:24:02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仿真教学的探讨

【摘 要】《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以往的教学单纯理论教学,学员难以理解。现行教学把专业理论编程课,变成在计算机上利用仿真软件的多媒体教学,把枯燥课堂教学变成寓教于乐的技能操作仿真教学。

【关键词】数控编程;职业技能;仿真教学

一、将“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中求创”的方针贯穿于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始终,让“用”字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社会对知识,特别是应用性知识内涵的界定,有了新的突破,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要解答的“是什么”(事实与概念)和“为什么”(理解与原理)问题。二是涉及经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要回答的是“怎么做”(经验)的问题(用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创的问题)。针对学院学员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所谓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是将相关知识与能力,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编成便于学员进行技能操作的相对独立的单元,在计算机上仿真出来。从学员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学员兴趣的问题和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员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降低入门的门槛,避开空洞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教员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员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员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员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员所取得的成绩,激发每位学员的学习自信心,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当学员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员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这样也就顺理成章导出了机床由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由程序控制,程序是由人编写的。这样就让学员在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既发挥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让学员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应用中找出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欠缺。另外,在每一个仿真结束后,我都及时地引导他们思索,对于我们已经做好的零件,你认为还有哪些缺点或者还做哪些改进。这样既实现了“用中求创”的教学目标,也为学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产品开发、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课本内容科学地整合到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仿真教学中,贯彻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

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决定了它必须适应工作需求,服务于技术领域。因此,我们应努力摆脱现有课堂教学理念的束缚,彻底更新观念。作为学院专业课教员,应从学校走出去,深入了解需求,准确把握学员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应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课本内容取舍和仿真组合的标准。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强调内容的综合性。在对课本内容进行多元整合时,应注意:第一,理论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与实践,少讲多做;第二,仿真内容应及时反映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第三,课本内容的多元整合绝不是几个仿真的简单叠加或随意拼凑,而是根据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

三、在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中,还应重视学员的抗挫能力的培养

在模块教学中,应创设让学员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员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员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如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来,让学员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当学员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体验中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意志的坚韧性。因此,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也是帮助学员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

四、仿真教学中,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第一,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行,如一些仿真操作中学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实操过程中加工线路等。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对在技能操作中学员的积极参与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肯定、嘉奖。第三,转换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对学员在课堂上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员来评,还可以让学员自评或互评。

总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数控编程仿真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虽然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艰苦的,教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以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前程却是不可限量的。

上一篇: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下一篇:新课程环境下高中数学思想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