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与灵动的美丽

时间:2022-09-10 10:42:34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与灵动的美丽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这种在知识性获得的基础之上,应强调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原则,也是新形式下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美学理论和原则的传授者,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其中的关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播种者、培植者、引导者。教师应以自己的博学多思、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厚的人文精神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领路人。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就促使我们不但要及时地丰富自己的美学修养,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适时地贯彻新课标所提出美学教育原则。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的相关经验,特于此提出,以与广大同人相互取长补短。

一、要注重以丰富的文化素养来提高人文修养

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要有能力从祖国丰富的语文宝库中汲取营养,从现实生活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广泛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特别还要炼化出属于自己的“活”的富有创意的语言。把学生引向一种美丽的、主动创新的课堂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人文修养,关心爱护同学,关注人世社会,在课堂内外保持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还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关注自然与环境,从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并把大千世界中的最能体现人类进步思想的自然美、人性美、风情美、社会美、思想美搜集起来、筛选出来、展示出来,以滋养人文精神,充实审美内容。

教师要不断地修炼美的素质,从外形到内神,努力追求成为美的化身。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时常读到的一本“活”的美丽的语文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的博学多思,以自己丰富鲜活的源头活水去激活学生的思想、培植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格调,使年轻的生命灿烂而美丽。

二、应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之余,教师还应该放手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一些美的素材,让他们的生活多一点精彩与美丽,使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在此原则下,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帮助学生拓展其它资源,如校园、社会、自然、季节、诗歌等资源。更要抓住即时资源,即短时间偶然难得呈现的资源,适时教育,促成课堂内外审美的统一。只有使学生养成了在大千世界中独自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铸就美丽的人格,铺设美丽的人生。

三、构建互动平台、强化美学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化对学生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的审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理解力,培植人文精神,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格调,这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第一步。互动平台的构建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字词句子和句群,皆洋溢着摄魄之美。如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其中均富于精彩逼真的描绘,丰富细腻的抒情,入木三分的议论,形象生动的比喻,活灵活现的拟人,巧妙传神的夸张。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欣赏,进而“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进而蕴积人文内涵、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而自主选择模式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生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自主地选择审美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获得稳固、扎实的知识和修养。

四、应注重学生美学构思能力的培养

美学构思是形象思维的集中体现,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它既包含了素材的提炼和剪裁,意境的展现和烘托,事件的安排和细节。细节的精选,又包含了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及语言的推敲等等。美的构思一定要避免平庸、俗套,力求达到“人人意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一些美文中向学生贯彻这种写作技巧。譬如莫泊桑《项链》一文结尾安排的最后一句话是:“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的末尾,那个天真的小孩叫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结尾写了新媳妇默然替牺牲了的通讯员缝上衣肩上的破洞,又把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铺下棺材,盖在烈士的身上。对照前文的情节,都能令人感到作者构思的巧妙和作品意义的深刻。从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和学的双方都应力求统一于美。一个教师从备课、讲课到布置作业,既要体会作者之心,深刻领会文章的义蕴技巧,又要明察学生之意,正确地设计教学目的和方法,他是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当然中介。学生学习一篇作品,通过自己的阅读和老师的讲解,逐步领会作品之美,就无异于在进行审美活动,也同时在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任何一篇作品,无论它的内容有多好、技巧有多高,但教师的教学没有让学生领略到美,那就谈不上进行审美教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了。

五、应注重课外美育的开发拓展

对于课外美育的拓展,要充分联系大社会。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范围毕竟有限,真正的课堂是大社会。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只有在走向了校外大课堂以后,针对社会生活中鱼目混珠、美丑杂陈的现象,学生的这种鉴赏美和分辨美的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的确立。

美能启真、美能导善、美能移情、美能怡性。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认真发掘美育蕴藉,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感染学生,用美陶冶学生,那么语文教学将会是别开生面的。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让美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意与灵动的美丽,让思想栖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快乐氛围之中。

上一篇:语文新课程改革伴我同行 下一篇:守住朗读这古老而又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