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美术类对口升学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时间:2022-09-10 09:02:38

浅谈中职美术类对口升学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随着“大学扩招”和“普高热”的持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水平总体大幅下降。作为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激发美术类对口升学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迈入自己理想的高等学府。

中职美术类对口升学班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不竭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一、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

华罗庚教授曾认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应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函数”后,布置给学生一道关于“服装经销”的练习题:某服装经销商甲,库存有品牌A服装1200套,该服装每套进价为400元,售出价为600元,正常销售时每月可售出100套,一年可整好售完。不过,目前市场上流行品牌B服装,该服装每套进价为200元,每套售价500元,每月能出售120套(上述A、B品牌服装的市场行情互不影响)。现在有一可进品牌B服装的良机,如果错过这一机会,很可能一年内都不可能进到这种服装。然而,经销商甲手头并无可流动资金,唯有低价转让品牌A服装套取资金。甲、乙两经销商达成转让协议,经销商甲将品牌A服装转让给经销商甲,转让价格(元/套)与转让数量(套)有如下关系:

目前,经销商甲有3种选择方案:

方案1:既不转让品牌A服装,也不经销品牌B服装;

方案2:全部转让品牌A服装,获得的资金购进品牌B服装加以销售;

方案3:部分转让品牌A服装,获得的资金购进品牌B服装后,既经销品牌B服装,也经销品牌A服装.

问题:(1)经销商甲如果选择方案1或方案2,一年内分别获利多少?

(2)经销商甲选择何种方案将使自己在一年内获利最多?如果选择方案3,那么他应转让给经销商乙的品牌A服装的数量为多少(精确到百套)?此时,他在这一年内可获利多少?

类似的问题还有报纸经销、工厂产品生产……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不仅使学生忽略了让他们头疼的函数概念,还调动他们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巩固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营造一种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习兴趣的氛围。这种融洽的气氛可让每位学生都能深受其感染,进而使其产生学习兴趣,话“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教学智慧,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譬如,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可从生活中常见事物诸如“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来引入课堂,让学生自我想象、领悟,并把所想之情景画在纸上展现出来,进而因势利导,利用数学图形来描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识作为课程资源,能有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以及运用数学知识。

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可以使灵活多样的。譬如营造悬念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思维运转。举一个例子,在讲等比数列的过程中,老师可这样提问学生:“假设一张纸对折了30次,设想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学生都可能这样子认为,一张纸对折了30次并不会有多高,不过,当老师指出这个高度有10个珠穆朗玛峰相加的高度时,所有的学生都会惊叹不已。此外,还可以课后让学生思考“一张纸到底能对折多少次呢?”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创设一个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运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三、重视数学与专业之间的联系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相关的专业因素,积极寻求与专业对接,从专业知识中发现、挖掘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更好地适用于专业,以期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只有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才能自然而然地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例如,在建筑装饰班讲解“一元二次函数的应用”时,大家分小组围坐在一块,模仿一个装修工程小组,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装修房间时缺少一扇窗户,可经过规划只剩余木料10米,作为设计单位如何合适的设计这扇窗户的长、宽?各组同学经讨论窗户得出的功能为通气透光,由此可知,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一扇窗户通气透光越好功能越优越,也就是窗户的面积越大越好。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已知矩形周长求最大面积”。在带领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过后,我并不是单纯地讲解演示和训练求最值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回忆、思考,周围的房屋中,是否有独立的“口”型的窗户出现,结果发现虽然窗户是多种多样的,有“日”型的、“田”型的……唯独“口”型的窗户很少见到,有学生就会发现问题:“制作‘口’型的窗户应该比其它形状的窗户更节省材料,那为什么‘口’型窗户又很少被应用呢?”通过实践演示得出初步的结论:矩形缺乏稳定性,承重之后很容易发生变形。换言之,窗框在墙中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而“口”型的窗户缺乏承重性,固然不能采用,那么既要节约材料,又要具有较好的承重能力的窗户,就应该是“日”型的窗户了,自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此时窗户的长、宽以及最大面积。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适时地给学生讲解一些专业常识,会让学生感到数学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不再是枯燥无味的。

参考文献:

[1]杨骞.关于加强数学应用教育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8,(3).

上一篇:体育游戏与快乐体育 下一篇:对《“i+1”教学设计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