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压力治疗对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

时间:2022-09-10 07:48:07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29-0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己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肿瘤的第三个导致死亡的原因。脑卒中约有80%的病人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巫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即研究空气波压力仪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的患者全部来源于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共71例患者。

1.2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所列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a. 符合脑卒中及肢体痉挛的诊断标准。

b. 年龄大于40岁。

c. 无意识障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

d. 己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a. 非中风后而出现的肢体痉挛。

b.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 合并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d. 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

e. 1月内参加过其它药物临床试验者。

1.5 中止研究情况

a. 研究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参加研究者。

b. 研究期间受试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需采取紧急措施者。

c. 受试者中途提出退出临床研究。

d. 受试者不合作、不服从治疗,经临床医师反复解释无效。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各组自身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以p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入选患者经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空气波治疗组(治疗组)、针刺组(对照组)。经随机后,治疗组35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对照组36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

2.2 治疗方案:

2.2.1 针刺+空气波治疗组:空气波压力治疗:选用DOCTOR LIFE空气波压力治疗仪DL2002B进行治疗,将患者治疗侧肢体用压力套筒戴好后,调节压力至压力高低之间,治疗时间为30min。

针灸取穴:患侧肩、肩贞、曲池、尺泽、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针法:平补平泻,每次治疗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2.2.2 针刺组:取穴:患侧肩、肩贞、曲池、尺泽、合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针法:平补平泻,每次治疗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3 疗效评价

观测指标:

(1)一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

(2)疗效性观测指标:见表1。

表1 改良Ashworth量表〖1〗

4 研究结果

研究数据分析之前,对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及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进行基线比较分析,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4.1 两疗程后,各等级例数统计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例数统计(例)

4.2 两疗程后,两组评分比较如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

3 讨论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为中风患者常见肢体功能障碍,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空气波压力仪,又称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或压力抗栓泵。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能改善患者肢体的功能,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有着安全、绿色、无创伤;治疗舒适;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田洋等.通电针刺控制136例中风后患者肢体痉挛的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5;7(124):53

上一篇:一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 下一篇:外科急腹症的术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