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

时间:2022-09-10 07:34:01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

【摘要】 提问是开展教与学互动,引导学生探索求真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然而,如果内容欠妥,方法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因此,教师应加强课堂提问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工作。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设问 技巧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总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先看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提问。问题是这样的,在讲北北师大版九年级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的第一节视图课堂的教学提问的过程,教师带了桔子罐头瓶,师问:“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同学说:“是个罐头瓶。”师说:“不对,仔细观察”同学答到:“是桔子罐头瓶”,师说:“不对,再认真观察”同学说:“是XX产生产的桔子罐头瓶”最后引来了哄堂大笑,显不能达到所要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准备这就是一个有力的反例。因此提问难度应控的制在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与已学知识的衔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实现学科知识体系内在顺序与学生认识心理发展顺序的有机结合,所设计的问题要起到检查学生对新课所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学知识的作用,并尽可能地做到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例如,在讲授导无理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复习已学知识的提问: ①学习有理数四则运算规律是什么? ②运用有理数运算法则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有理数“数和、差、积、商”是怎样计算的,通过对有理数“数和、差、积、商”的回忆,推导出新课无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同样,联想到“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母不为零等”,就会得到无理数运算的相应条件。从而,学生在知识的迁移中。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怎样提问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我看过孙志祥是这样写的:“一个完整的课堂提问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置境阶段。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在心理上对问题有所准备。(二)置疑阶段。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再要求学生回答。(三)诱发阶段。如果学生对所提问题一时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以适当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四)评核阶段。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答案。包括:检查学生的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答案;重复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所答内容加以评论;依据学生答案联系其它有关材料,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一问题或追问其中某一要点,即进行延伸和追问;更正学生的回答,就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以不同的词句,强调学生的观点和例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由此可见,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提问有如下作用:(一)能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获得新知识。(三)通过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四)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为学生提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写出了我的想法。

我认为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还要注意要点。

(一)整体性。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上报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情晰、具有内逻辑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打通学生学习的思路,具有较大的容量。

(二)量力性。第一要适度。提问应以实际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第二要适时。提问的时机要适当。第三要适量。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的“满堂问”。

(三)启发性。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要揭示矛盾,引起思索。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趣味性。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预见性。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复可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六)灵活性。提问要灵活运用。的讲、练、读、议诸环节可都可以回答问题或带着问题进行;也可以的学生精神涣散时,用提问的方法来集可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的“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孙志祥《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技巧 》孙志祥

[2] 《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第02期 作者: 张泰

[3] 中小学数学

上一篇:三色鸽乳业:做让大众放心的产品 下一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