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吸氧患者气道湿化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10 06:40:04

气管切开吸氧患者气道湿化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其术后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气管切开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气道的加温加湿功能,长期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若不及时对吸入气体并进行湿化将导致粘膜干燥,分泌物粘稠结痂造成堵管[1]。目前临床上,对于气管切开吸氧患者的气道湿化方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吸氧管加湿纱布覆盖套管内给养

1.1最早也是最传统的用胶布蝶形固定一次性吸氧管在患者胸前,再用双层湿纱布覆盖,但是,这种方法空气蒸发快,纱布很容易干燥,经常更换纱布,这不仅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其二,因为患者频繁咳嗽,翻身或出汗等原因很容易吸氧管脱落.

1.2王艳霞[2]很快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取普通胶带粘合面中间对折制作为20 cm,宽0.5 cm系带,系于氧气管距气管导管处上方3 cm处打结,然后将左右两侧的系带分别固定在气管导管外套管的两侧孔处.但胶布制作的系带因透水性差且未能解决湿化问题。

1.3赵燕琳[3]吸氧管制作T行氧气管 方法:将氧气管20 cm,13 cm管路各一截,在13 cm塑料管中间上下各剪一小孔,长管上下11 cm各剪一小孔,两管上下小孔对齐,长管端打个死结即可。此方法缺乏论证。以上三种方法均不能更好的解决套管与吸氧管衔接问题,部分缺失论证,有待考察。

2 头皮针替代法

2.1准备好一无菌输液针头,用消毒剪刀剪去针头,另一端与氧源导管相连接,将有断面端插入气管内套管约2 cm处,用胶布在套管口外固定,即可吸氧,套管外仍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4]。这是最早提出输液针头与氧气管结合法,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方法。姚莉莉[5]在基础上用橡皮膏固定连接部分使其吻合即可,并用橡皮膏将头皮针余留部分固定于患者气管套管,韩菊艳[6]取一次性输液器1个、单腔吸氧管1根。分离输液管及头皮针, 将吸氧管与氧气管道衔接, 再将吸氧管的鼻导管、头皮针的针头分别剪掉,将头皮针管带扣帽端与吸氧管衔接。取输液器莫菲滴管的中间部位约3 cm, 并将口径小的一端1/3处剪一小孔,将头皮针管末端插入小孔3 cm。消毒剪好的莫菲滴管下端、头皮针管末端。打开氧气, 将茂菲滴管下端与气管套管衔接插紧即可。李晶等与清华大学热能系实验室联合制作长约2.5 cm,宽约1 cm自制塑料夹法将输液针头固定于衣领或气管套管,不会脱落,但与王艳霞、姚莉莉研制一样未能解决纱布湿化问题,有待提高。

3 人工鼻应用级进展

3.1人工鼻是一种温热交换器为双层瓦椤纸样, 能充分地过滤吸入气体的灰尘、细菌入下呼吸道, 阻止肺部感染, 与传统的氧疗湿化方法比较, 人工鼻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人工鼻可使气道内温度基本保持在29℃~32℃, 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的较高范围,同时除具有湿化、温化功能外, 人工鼻还有显著的过滤功能。但是人工鼻成本较高,与套管衔接不紧,患者翻身,咳嗽极易脱落,同时有痰痂堵塞呼吸道危险,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

3.2人工鼻加用气管切开罩的应用 蒋凤碧将气管切开罩扣在气管切开处,以可调节牛皮筋作系带将气管切开罩两侧固定于患者颈部。将一次性吸氧管连接人工鼻侧孔,打开中心供氧装置,调节氧流量为3~4 L/min,再将人工鼻连接到气管切开罩的旋转口上。方法30例气管切开停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气管切开罩加人工鼻吸氧,对照组仅采用人工鼻吸氧,结果两组病例在SpO2、痰液黏稠度和日均吸痰量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病例在平均使用人工鼻数量和日平均吸氧耗材费用方面要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50 ml注射器预防气管切开管口感染

韩娟50ml注射器预防气管切开管口感染。方法:戴无菌手套,用无菌剪刀将50 ml注射器剪去,将50 ml注射器针栓取出,请助手用打火机在注射器标注30~40 ml刻度一侧处烧一个洞,要求洞的大小刚比气管切开外套管大一点,直径约1.8 cm,一边烧洞一边用无菌剪刀整理使洞呈圆形,四周圆滑,再用无菌纱布蘸75%酒精将管口消毒一下,清理干净碎屑即完成,改良后的50 ml注射器使用时将洞口直接对切开套口。同时注射器针筒有传音效果,患者若痰多时,护士可第一时间听到痰鸣音,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方法要求较高的无菌要求且目前暂无论证支撑该观点,需要进一步论证。

5 不锈钢漏勺制作固定架

周容等取一直径约5~6 cm不锈钢网状漏勺,剪去手柄部分,网罩顶端分开直径约1 cm圆孔,在网罩底部两端分开两直径6 mm小孔并结上两根系带,勺杆末端为不锈钢制成蝶形夹,其蝶形孔直径微小于吸氧管直径,便于压紧吸氧管,防止脱落。反折勺杆,蝶形夹恰置于网罩圆孔处,并以细钢丝固定于网罩。

使用方法:使用时将支架网罩套在套管口的周围,两侧系带绕颈打结固定支架。吸氧管经过勺杆穿过后,双手加紧蝴蝶夹并让氧气管通过,插入到适合的位置时,松开氧气管自然加紧。向下从蝶形孔通过网罩顶端圆孔后,插入气管导管内口,进行给氧。取双层纱布剪开一半,生理盐水浸湿,“头巾”式包于网罩,分剪开的烧饼其中一半卡于手柄反折处固定

6 医用三通用于气道内吸氧湿化

马者等将医用三通一端连接一次性氧气管(氧气管前端两根鼻导管根部截掉;一端连接微量泵前管, 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外径最小的端口所连接的头皮针软管置入气管套管内5~8 cm,从氧气管另一端输入氧气,湿化液自微量泵延伸出的泵前管进入三通, 再通过所连接的头皮针软管送入气道,同时完成湿化及给氧。方法将ICU气管切开术后已脱机且需持续吸氧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实验组采用医用三通同时连接氧气管、湿化液管、头皮针软管, 将头皮针软管置入气管套管内进行给氧与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双管置入。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7 瓶装橡皮塞制作防尘加湿罩

黎柏源医生根据临床需要制作气管套管防尘加湿罩。方法:取完好的橡皮瓶塞一个,温水洗净后将内塞部水平切除约5 mm,尖刀片将结合处以所用气管套管外径为直径圆形切除,使上下相通,然后在外套部周围每隔5 mm以长轴为8 mm短轴为5 mm剪椭圆形孔7个,用直径100 mm的圆形纱布两块, 重叠后包裹于外套部,橡皮筋固定在内塞部上,戊二醛浸泡30 min,生理盐水冲洗后备用。无论气管套管是多大型号,制作时以两者结合严密、稳固、不易脱落为原则。

综上所述予气管切开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的护理过程复杂、难度大,护理人员只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感染的机会,就可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吸氧与湿化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患者病情差异,经济实力,材料差异,选择最适合患者舒适的供养方法至关重要,至于哪种方法最经济,最能得到推广还要进一步临床实验。

参考文献:

[1]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02).

[2]王艳霞.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

[3]赵燕琳.自制气管切开吸氧管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5):89.

[4]朱红霞,黄敏.一次性无菌输液针头的塑料软管在气管切开患者氧气吸入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42.

[5]姚莉莉.用橡皮筋固定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管及无菌纱布[J].护理学杂志,2009,24(20).

[6]韩菊艳.自制吸氧套管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4):13.

上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及思... 下一篇:超声检查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