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级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现状

时间:2022-10-28 05:49:16

0级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现状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易致残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 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各种损伤感染所致。按照目前临床惯用的Wagner 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5级6个级别。糖尿病足0级是糖尿病足的极早期病变,及时干预及预防护理能延缓糖尿病足病的进展,有效降低截肢率。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人员从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路出发,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经验,探索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中医疗法,将传统的中医治疗和护理实践相结合,通过情志护理、中医食疗、中医按摩、中药熏洗等几个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恶化及预防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0级;中医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易致残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病因主要为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各种损伤感染所致[1]。按照目前临床惯用的Wagner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分为0~5级6个级别,其中0级为尚未发生溃疡、感染或坏死的高危足,常表现为皮肤发凉,皮色发绀或苍白、麻木,感觉迟钝或消失,肢端刺痛或灼痛等,多兼有足或足趾的畸形,这一时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无开放性溃疡,如能及时给予治疗,可将糖尿病足的恶化有效扼杀于萌芽当中[2]。而早期预防及时合理地治疗糖尿病足不仅能减少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还能减少治疗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3]。近年来,有不少研究人员从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路出发,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经验,探索治疗糖尿病足0级的中医疗法,及其相应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1 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足属中医“脱疽”范畴。郭蕾等[4]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中诠释该病变的病理机制在于淤血阻络痰浊不化,是因为痰浊淤血阻滞于经脉和络脉系统,这些病理产物在脉道蓄积留滞的过程中不断沉积导致脉壁的增厚,同时沉积物对脉壁不断刺激对脉壁组织产生浸淫侵蚀灼伤等病理作用最终导致脉壁结构的损伤。糖尿病足0级证属湿瘀阻络气阴不足,临床表现为:皮肤完整,无开放性病灶,肢端皮温低,颜色紫褐,下肢感觉发麻或、迟钝或丧失。足背动脉搏动弱,严重者可因疼痛而出现跛行。舌红或紫黯,苔薄白,脉沉或细涩。因此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相应中医护理措施来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运行并运用腧穴的作用来改善0级糖尿病足血管病变。

2 中医情志护理

糖尿病足病患者病程较长,迁延不愈,足部疼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且费用高,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反应。长期精神刺激,劳心竭虑,营谋强思以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孙思邈在《千金方・养性论》中说:“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在护理工作中,要经常关心了解其心理状态,为患者解除疑惑,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疾病相关知识,如该病的病因病机、相关因素、注意事项、病理过程以及防治方法等,鼓励患者拓宽生活情趣,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5]。采用移情的方法,把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着一些活动,如书法、唱歌等。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理的安排,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3 中医饮食护理

中医食疗具有悠久的历史,认为药食同源。《寿亲养老新书》云:“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强调食物治疗之重要。杨雪莲等[6]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结论,胰岛素配合中医食疗( 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皮等) 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脱疽患者忌食辛辣燥火的食物,忌烟酒等刺激之品,更应忌食发物食品。食物应营养丰富,含足够的热量,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湿淤阻络患者忌食生冷瓜果等凉性食品,宜食温补性食物,如苦瓜、绿叶菜、胡萝卜、洋葱、黄芪、鸡、苡米、冬瓜等食材多具有健脾、滋肾、润肺、清热、除烦、止渴等功效[7]。

4 中医按摩方法及护理

从祖国医学经络学说来看,足部贮藏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人的心、肺、肝、脾、胃、肾、肠等脏器都在足底有特定的反射区[8]。

中医按摩利用点、按、压、掐、揉等五种按摩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的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解痉止痛,使筋脉得以营养,改善神经组织营养,纠正代谢紊乱,及健脾和胃等功效。其机制[9]就是通过全面按足部反射区和穴位来有效激活脑干网状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启动人体的调节机制,调整代谢,快速有效地调节血糖。其次,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粘稠度降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得到充分营养,有利于糖尿病足愈合,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韦香葵等[10]研究指出按摩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还可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在神经细胞的蓄积,从而促进神经肌肉麻木状态改善,触觉、温度觉逐渐恢复,神经组织传导速度增快。

患者足部药浴后取仰卧位,给患者足部及小腿涂适量滋润霜,由下至上的开始足部按摩,按摩手法不宜重,力度应柔和、平稳,以患者微感疼痛为宜。每只足部按摩开始时,术者双手由下至上搓足部及小腿,使皮肢发红、患者感到足部发热[11]。

5 中药熏洗护理

中药熏洗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洗、淋洗或浸浴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原理[12]是将药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透达腠理、祛邪和中、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等目的。操作法方法如下[13]:将方药煎汤后加清水至3000ml,将药液倒入足疗盆内泡脚,保持恒温在38℃~40℃,30min/次,每晚1次。先用热气熏蒸,待水温适宜时把患足及小腿放入药液中,周围用毛巾围好,防止热气扩散,1次/d,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舒张血管的作用,中药熏洗时应掌握好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如果患肢局部有溃疡,不建议应用此法。泡脚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观察水温,防止因患者操作失误而烫伤。泡脚后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保持脚趾间干爽,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润肤霜[14]。

6 小结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久治不愈,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加以热毒或湿热邪毒侵袭导致血瘀阻络,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并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给患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且治疗效果不是很显著,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恼怒意志消沉悲观失望等情绪[15]。及早防治是防止糖尿病足致残致死的关键,糖尿病足0级是糖尿病足的极早期病变,及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将传统的中医治疗和护理实践相结合,通过情志护理、中医食疗、中医按摩、中药熏洗等几个方面,使糖尿病病足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恶化及预防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莹.糖尿病足综合治疗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5):85.

[2]邓建华,范立雷.糖尿病足0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22(10):1135-1137.

[3]董玉芬糖尿病足的分级及其辨证护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1 0):1609-1611

[4]郭蕾,李振中,丁学屏,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理论诠[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247:885-888.

[5]王红芳,邱文文,于清鹏.中医情志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96-96.

[6]杨雪莲,汪秀华.胰岛素注射配合中医食疗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02.

[7]王国辰主编.备急千金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71.

[8]张京慈,黄凤毛,刘新华,等.足浴按摩治疗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59.

[9]张春玲,谢静,陈露,等.8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辨证施护[C]//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148-152.

[10]韦香葵,韦雄.中药泡足联合足部穴位按摩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8,21(2):245-246

[11]宋玉平,杜杰,李英敏.中药外洗和穴位按摩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体会[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3):26

[12]余清,苏玲.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早期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8(6):113.

[13]孙忠慧.浅谈脱疽的辩证施护[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220-221.

[14]张凤清,韦香葵,韦爱群,等.中医辩证施护对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52-1354.

[15]张川林,张泽菊,雍珊珊,等.浅谈糖尿病足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96-198.

上一篇:孤立肾输尿管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的腔镜微创治... 下一篇:组织多普勒评价慢性重度贫血患者左室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