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时间:2022-09-10 03:26:45

浅谈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摘要:德育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目前,自学考试教育培训机构在全国蓬勃发展,但其整体的德育工作不容乐观,自考生德育培养模式亟待改进。

关键词:自考;德育;教育

自学考试制度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有效形式。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创立至今,已跨越六个五年计划,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利益结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人生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在新的教育制度的改革时期,自考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实行新的举措。而事实上,时下的自考教育是缺乏德育建设的,因此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是以新颖、丰富、真实、典型、富有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为主要标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社会认识的教育,是高校自考班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结合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高等教育德育管理工作,是超越于知识传授的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其主旨在于促进学校、教师与自考生构建和谐关系,使自考生各方面素质同时得到提升。

二、当前自考培训机构学生的德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政府的大力支持自考培训机构的发展下,自考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将自考德育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导致自考培训机构一些学生的德育现状出现以下特性。

1.缺乏自信,奋斗目标不明确。对于自考生来说,有70%的学生是比较缺乏自信,在学校感到孤独,缺少与同学的互动以及与老师的沟通,导致大学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导致奋斗目标不明确。而有65%理想观念过于现实,追求实惠。有些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2.意志力低,学习效果不佳。据调查:有51%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会坚持到最后胜利,还有34%的学生不能坚持到底,有35%的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7%的学生选了“经常犹豫”,这些反映一些学生存在怕吃苦,意志力低,缺少青春的勇气。有21%的学生表示学习缺乏针对性,带有盲目性,有21%的学生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说明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有盲目性或根本不了解自己喜欢的特长。还有18%的学生选择条件允许就会逃课,这说明一些学生在学习方面不自觉、学习动力不足引起学习效果不佳。

3.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据调查:约有25%的学生对随地吐痰不以为然,有12%学生对破坏公共财产乱丢垃圾认为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见学生的道德意识低下。因此加强德育,这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从根本上提高自考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三、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自考培训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方面的利益,同时随着自考培训机构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生源素质的下降,相当部分自考培训机构德育工作暴露不少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考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德育工作在有些学校还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重智轻德的现象。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能采取冷处理就采取冷处理,对于学生的提问有些领导表示一无所知。

2.学生德育管理的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德育管理的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目前的自考培训机构虽然要求新生一入学就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要求每位学生严格遵守文明寝室、文明行为、请假等制度,并在学习后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等,可如今部分领导都是开口说空话,既没有对学生生活中或在课堂中加强关心,也没有活动,而学生在学校就像混日子,浪费青春等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怀疑。这种德育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教育达不到实效性、渗透性、持续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四、加强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建议

自考培训机构学生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大胆创新。

1.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德育管理意识。党和政府一贯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为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学生的德育素质已经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首选条件。首先,在体制上,树立起整体性意识,实现传统应试教育中“智育第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教育整体协调发展转变。其次,在德育思维上,树立起德育现代意识,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再者,在德育内容上,树立起德育创新意识,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思想,使德育内容更加科学化。最后,要树立德育主体性意识,实现从单向灌输式向双向引导与交流的方式转变,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更需要把德育管理工作摆在学校教育任务的首要位置。

2.创新德育机制,明确德育目标。自考培训机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创新,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硬灌方式,必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比较,甄别,自我反思,自觉探索,从而得到德育上的领悟,从纷繁的现实中选择正确的道德取向。此外,明确教育目标,还需要完善德育工作新内容,德育内容的调整需要从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有意识地加强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一般规律的研究,完善德育内容,积累新经验,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用发展的观点,动态地研究大学生德育特点,对传统的德育内容进行优化。

3.工作系列化及思想教育有序化。学校应该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德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衰成败。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深层次教育,在结合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做出深刻的理论分析,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使自身向专业化方向提高。同时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突况,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使随机教育与主题教育相辅相成,构建相互促进的整体。

4.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自考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教育自己,提高自学考试学生的适应意识和能力以及自我教育性。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考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自我陶冶、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习惯。自考培训机构德育管理工作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变教育管理的对象为教育管理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能力,有效地促使学生行为规范的形成,促使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育管理良好有序的进行,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春芳.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想[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02):86-90.

[2]李晓娜.职业化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3]李中林.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

[4]罗贤菊,夏军.给学生撑一片爱的天空——浅谈初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5]丁忠.自考助学班道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05):141-142.

[6]刘国明.自学考试的育人功能[J].中国考试,2010,(11):57-62.

[7]欧阳天,胡东鸣.论高教自学考试助学工作德育环境的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52-53.

[8]沈鲁云.高校自考生德育工作的“边缘化”境遇及调整[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77-180.

[9]邱文祥,罗兆熊.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1):45-46.

[10]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02):31-33.

[11]沈锦航.浅谈高校自考生的德育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07,(18):124-125.

作者简介:梁耀明,广东广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张康松,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冯梦翠,广东湛江人,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上一篇:基于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策略探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班级导师管理工作的建议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