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灾难躲着人类跑

时间:2022-09-10 03:14:12

让灾难躲着人类跑

无数次余震,不停敲打着我们在芦山的无眠。终于迎来大地震后的第一个黎明,在芦山城市街道上,有无数人从地上的帐篷里起身,端起锅碗,默然站到分粥的长长队伍之中。

在他们四周,有很多从城外涌进来的救援团队,有的拉起条幅,有的站在条幅面前拍照,不知道,在未来某一天,他们关于这场大地震的记忆,会不会就定格在这样的造型与仪式之上了。

我和同事没有心力去等待那一口热粥,空着肚腹,挤出人群,立即向地震的重灾区龙门进发。路边,有残垣断壁,也有人在搭锅烧饭。破碎人间,也有烟火。这样的人间烟火背后,又在诠释怎样的生活意义和生命形态?

到底什么才能成为这场大地震的未来记忆呢?我以为,什么最真实,什么最真心,就是答案。

生命永远都是最有重量的记忆。请记住那些被大地震夺去生命的人,这是大地震记忆不能偏离的公共情怀。

我们到古城村的田野,去送别一位七旬老人。大地无情,震荡挪移,仅用一天,就让这位原本坚实的老人从地上到地下,换了人间。都说入土为安,他儿子说,入土也不安呀。但不入土,天热,又停电,没有风扇。摆久了,会有味。看着盖坟的砖头,从山上一块一块传下来,他说,那些砖头,原本是用来盖房子的。现在,却用来盖坟了。坟旁,有纸钱,没有花圈。

还有一种入土,不留痕迹。那是个孩子,还有一周,就满周岁了。但是,这场大地震却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把无尽悲伤留给那位年轻的妈妈。提起失子之痛,她的眼泪不停流,不停流。她的小乖,在这世间短暂来过,就枕着微凉的大地,永远睡着了。

托马斯·林奇在他的《殡葬人手记》中说,“安葬死者经过那么多的程序,就是要表明,他们曾经生活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别于一块石头、一棵杜鹃花,或一头猩猩,他们的生活值得叙说和回忆”。大地震之后的安葬,我竟然没看到花圈,看到的只是野花蔓草。人类应以道德伦理来记忆,人类应以悲悯情怀来哀悼,被大地震毁坏和掠夺的生命,永远值得人类致哀。

只是,生活不会因大地震永远中断,再大的灾难,对于伟大的人类来说,也只是一次停顿,生活很快就会继续。

在李家沟,村民说,他们听村组里队长的话。队长夫人从山那边,为他们背回了方便面,再有秩序地分发。队长的侄女在城里有正式工作,也赶回来统计灾情,村民们排着队,静静听。

大地震之后的人们,竟然能如此的平淡与安静,他们的姿态与表情,又让人想到一句老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山是站着,水是欢快。这样的文明与秩序,以及它的来处,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离开李家沟的时候,我们给他们拍了张合影,要按快门那一瞬间,他们中有人在喊“茄子”,随即,无数双剪刀手伸了出来。

人类有悲悯的情怀,乐观的心态,有文明的秩序,我相信,灾难一定会躲着跑。

上一篇:威尼斯双年展蓄势待发 中国形象期待全新“变位... 下一篇:6艺术生产者的非典型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