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对比谈中美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差异

时间:2022-09-10 03:10:38

基于教材对比谈中美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差异

【摘 要】本文结合中美高等数学教材对中美两国的高等数学教学差异进行了比较,从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

>> 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的创建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实例的教学实践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的理解及传播 高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思考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 数学软件在高等数学教学应用中的一些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浅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的一些观念 浅谈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些细节 在广告创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针对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改 浅谈农科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高职生数学建模意识 当前所在位置:l

[2]兰建军.贫困大学生诚信问题探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120~121

[3]向楠.84.7%的人感叹说谎成本低[N].中国青年报,2011.8.11

[4]司欣刚.政府,要做诚信的表率[N].光明日报,2011.8.24

[5]程红.诚信社会如何“打造”[N].光明日报,2011.9.5

[6]郑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N].光明日报,2011.8.26

[7]邓子庆.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之基[N].光明日报,2010.4.2

[8]冉育彭.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4):110~113

[9]张静.诚信及其社会约束机制[N].光明日报,2011.8.23

[10]翟帆.校园诚信危机应当如何化解[N].中国教育报,2010.12.11

[11]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62~64

知识的能力,但它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某个数学概念或定理本身,重点培养学生对概念、定理运用的了解。换言之,结构严谨型的任务把掌握概念或定理的内容作为完成任务的目标。

从纯数学理论角度看,国内外教材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高等数学中的经典内容,是应用最广泛的内容,当然也应该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经典微积分知识。

实际应用的问题在我国教材中的篇幅较少,只涉及微积分在近似计算等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和积分学在物理、力学方面的应用,很少涉及其他领域。这就说明,我国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更偏向于结构严谨型的任务。教材中更多的是应用定理和公式解决纯数学的问题,讲究解题的技巧,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解题的过程往往比较抽象、难学、枯燥、易忘,学生感觉不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数学无用或者学了不会用,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恶数学。

国外教材的实用性相对较强,教材引入了大量实际应用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覆盖面广,涉及几何、物理、建筑、医学、生物、经济、金融、军事、政治、社会发展等方面。教材编写原则是“阿基米德方法”:正式的定义与方法是根据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坚持科学研究精神,实施问题驱动的教学原则。教材坚持从现实的实际应用问题出发,由此推导出一般性的结果。选出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可以理解的问题,是能够作为驱动源的问题。强调将复杂问题归纳为简单规则和步骤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数学教学偏向于结构发散型的任务。

二 教学内容

1.数学概念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概念是这种思维的语言。概念是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检验学生运用概念熟练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概念的严谨性。国内教材的特点是强调概念、理论的严谨,通常先给出严格的概念,最后才给出应用的例子,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例如,微分概念的引入,国内教材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先定义什么是“可微分”,然后给出“微分”的定义: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主部,再指出一元函数可导即可微,而且在可微的条件下,推出函数的微分等于导数与自变量微分的乘积,最后作为微分的应用,给出微分在近似数值计算中的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定义微分的过程是非常严谨的,可是,抽象的概念,对于大多数工科学生来说,难以深入理解,因而也难以加深记忆,随着微分计算题的练习,很多同学很快忘记了教材中所定义的这些概念,关于微分的理解只剩下导数与自变量微分的乘积。

国外教材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顺序刚好相反,先从几何直观入手,借助曲线上一点附近可以用切线来近似代替曲线,引入线性逼近思想,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学、物理等方面的例子加深对线性逼近的讨论,最后从前面的例子中提炼出微分的概念。而且直接把微分定义成导数与自变量微分的乘积,回避了“可微分”的定义以及“可微等价于可导”这个定理的证明。相比之下,美国教材更重视引入数学的思想,不拘泥于数学概念以及逻辑上的严谨,有时候书中出现的概念可能是不严格的,但在数学上并没有错误。把加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直观形象地思考问题。由于直观的、面向应用的内容更多,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2.数学史

数学史是数学发展的历史,是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也是数学家们刻苦勤奋、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以生命和热情谱写的壮丽诗篇。作为大学生,应当对数学史有所了解。数学史不是简单的数学家的故事集和数学成果史,还应包括大量的问题、猜想、谬论和丰富的思想方法、认识论等。

国内教材中,更多地注重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定理的应用,不会注明定理的创始人。但是在国外教材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定理,几乎所有定理都会把该定理的发明人列在该定理之前。例如:在讲到多元函数的混合导数时,有这样一个定理:“假设二元函数的两个混合二阶偏导函数连续,则这两个混合二阶偏导数相等”,国外教材中详细给出了该定理是法国数学家Alexis Clairaut(17l3~1765年)给出的。像这样的小细节,国内教材一般不追究定理的来源,这就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只接受定理,不会追根溯源,寻找发现者当初的发现过程,也就失去了一种探究的机会。

3.数学建模思想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叫做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作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数学模型的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本身是一个数学结构,可以是一个式子,也可以是一个图表。数学模型的作用是对现象进行解释、预测、提供决策和控制。

在微积分的早期学习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提高学习微积分和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使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怎样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微积分的课程,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困难之一就是数学建模解决各领域的专业实际问题,往往需要比较高深的数学方法。美国教材努力精选只涉及较为初等的数学知识而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这样就能吸引学生。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在教材的各个地方。例如,介绍复合函数的概念,国外教材是这样介绍的:如果石油从一艘油轮中泄出,那么,泄出石油的表面积随时间的增加而扩大。假定油面始终保持圆形(事实上,由于风、海潮以及海岸线位置等原因,情况并非如此)。油的表面积是半径的函数A=f(r),半径是时间的函数。如果半径r=g(t),油的面积可以表示为时间的函数。我们就说A是一个复合函数,或是一个“函数的函数”,记作A=f(g(t))。同时,国外教材还配备了大量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建模完成,所选的例题只涉及学生所学的微积分知识,不会涉及较为高深的知识,因此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启发式教学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摒弃这些背景,直接灌输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茫然,放弃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国内的教材在介绍概念的时候,大多数都是直接用ε~δ语言引入,由于概念本身具有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接受”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思维呈依赖性,这不利于人才培养。

国外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启发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无论教材的教学内容还是配备的习题,都有大量富于启发性的讨论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应用和探索课题非常具有启发性,精心设计,教学生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国外教材在正式开始之前,先有“微积分简介(A Preview of Calculus)”,通过微积分中的典型问题,如面积问题、切线问题、数列的极限、数列的和等对微积分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作一介绍,紧接着提出一系列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有趣的问题,如何解释超市货架上易拉罐的形状?电影院里看电影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假如一个玻璃弹子、一个壁球、一根钢棒、一根铅管同时从斜坡滚下,谁最先到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微积分,就会时时想着该如何用所学的微积分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所学的微积分知识还能解决什么其他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清楚地向学生表明:微积分就在我们身边,解决实际问题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有心去想、去做,数学知识就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2.分层次教学

在以专业分班授课的条件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在内容、难度上只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学中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吃不了的现象,不能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满意。因此可以考虑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方法。

国外教材的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给学生介绍最基本的概念,保证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同时除了配置大量的练习题(Exercises)外,还配置了四种类型的小课题,它们是应用课题、探索课题、实验课题和写作课题。不仅习题数量大,而且类型多、编排层次分明,从最简单的概念复习题到难度各异的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一直到综合性较强的探索研究题,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达到了分层次的效果。

3.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和推行板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果板书较多,坐在后排的学生常常看不清板书和听不清教师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的兴趣。国外教材图文并茂,教材附送的光盘可以提供教材中部分图片。教材的正文和习题部分都插入了大量的图片,有的是利用数学软件制作而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规律,同时又觉得生动有趣,阅读时不感到枯燥。在某些例题与习题的解答中,有时会借助比较强大的专用数学软件等来代替较为繁琐的手工计算,让学生可以专注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我国教材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欠缺,除了有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外,没有体现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四 结束语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在高等数学教育方面的确存在差异,不能笼统地认为哪一种好,两者各有利弊。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我国教学方式中优良的地方,同时借鉴国外教学过程中的“质疑”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荣荣.从中美比较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点[J].高等理科教育,2008(1):38~40

[2]肖红武.中美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对比与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23~125

[3]Finney、weir、Giordano.托马斯微积分(第十版)(叶其孝、王耀东、唐兢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James Stewart.Calculus1[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5]〔美〕D.休斯·哈雷特、A.M.克莱逊等.微积分(胡乃囧等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上册)(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下册)(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唐慧羽.高等数学教学任务设计探讨[J].广西教育,2012(2):116~117

[9]薛有才、胡月、叶赛英.中美典型微积分教材比较分析与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6(2):73~74

[10]曲峰林、张青.美国高校中微积分教材的特点与我国高校微积分教材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4~15

[11]李广全.美国教材《微积分》给我们的启示——谈大众化高等教育中的数学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135~139

[12]王远、李莉.由中美教材对比谈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8~60

[13]银俊成、王成、徐静.关于大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11(1):43~46

[14]平艳茹.中美大学微积分教材之比较[J].科技资讯,2012(8):197~198

[15]张荣、过榴晓.美国微积分教材的应用性和启发性赏析[J].大学数学,2011(6):203~206

[16]杨俊平、冯丽.基于学生基础的高职数学教学与考核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1):39~40

上一篇: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学校文化建设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