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0 02:53:33

浅谈生态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从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四方面探讨了生态住宅的核心思想,介绍了生态住宅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生态住宅的技术策略,指出生态住宅是以降低能耗为目的,以遵循自然、回归自然为理念,最终创造出适合人类的住宅。

关键词:生态建筑;以人为本;住宅;创新设计

1 生态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前提

生态建筑设计应该满足人的需求,按照人的意图来进行设计,因为人才是建筑的主导,如果生态建筑没有人的光顾,建成之后,就会被荒废,那么,对于生态的建设全属无稽之谈。为了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生态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尊重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 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是将建筑这一人工物置于自然环境之中,组建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充分考虑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生态建筑历经数十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设计思想、原则、方法。在实践中的生态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3 生态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生态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生态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生态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生态建筑的目标。生态建筑强调的是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生态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生态建筑要根据各国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生态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4 加快生态建筑设计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却没有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原本就匮乏的资源在大幅度的减少,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人们要提高思想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推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为了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推行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4.2 创新理念

进行环境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入手,光有设计理念是不行的,要充分把握市场的需求,加大先进技术的学习力度,使更多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我所用,进行系统化得研究,发现施工当中的困难,进行有效地整改。技术人员的创新理念是最重要的一项,我国地大物博,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不断的创新,使更多的好想法、好思路能够不断的呈现出来。

4.3 重复循环利用

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并尽可能的实现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既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又可以降低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

5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从上述思路出发,要实现住宅设计生态化,需综合考虑 3 个方面的因素:住宅住区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物内的环境控制系统设计。

5.1 住区风环境设计

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住区局部气候恶化。规划师和建筑师已经认识到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然而,可能是对室外风环境的预测不够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当建筑师们在对建筑住区进行规划时,更为常见的做法是过多地把设计重点集中在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美观设计及空间利用上,而很少或仅仅凭经验考虑高层、高密度建筑群中气流流动情况对人的影响。

5.2 自然通风和热舒适性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就能营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5.3 绿化、水景设计和防止住区“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系,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布局,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及水景设置,可有效地降低“热岛”效应,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5.4 日照、遮阳与采光

夏天阳光的直射和热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遮阳是指运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凸凹变化而形成建筑围护结构,使室内实际接受的阳光直射和辐射热量减少。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通过精确计算,对住区的建筑布局以及单体住宅的相对关系,进行建筑群日照、遮阳以及自然采光分析,检验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5.5 建筑节能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外墙和外窗等围护结构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体型系数这一概念并不能充分反映护结构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复杂影响。实际上,对于不同朝向角和倾角的外墙和外窗,由于当地主导风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渗透情况的不同,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也相差很大,日间接受的太阳辐射随着时间变化而千差万别,夜间背景辐射状况也不相同。

5.6 噪声和污染的防止和控制

在建筑设计中,特别是住区内,噪声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在住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降噪的设计。住区规划应有效地设计防噪系统,如将住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相隔绝,防止主要交通干线的噪音传过来。污染控制问题也需重视,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不好,一定是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通过有效的绿化、有效的组织建筑周围气流流动,可以改善室外空气品质,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应该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和测试,检验当地的噪声或污染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不断地进步,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生态建筑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21 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生态住宅建筑,开发商不仅需要聘请具有“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而且还需要设计师们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就尽早参与项目的整体策划。

参考文献:

[1] 周彦明;谢丽娜.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趋势.民营科技[J].2012,(04).

[2] 徐晓东.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东南大学[J].2009,(16).

上一篇:概述建设工程监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浅论绿色生态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