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研究生岗前培训带教质量提高措施研究

时间:2022-09-10 02:18:11

临床护理研究生岗前培训带教质量提高措施研究

摘要: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项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化,在多种力量的支持下,极大的促进了医学及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改革和进步。由于护理研究生的起点较高,需要临床指导老师做足准备,根据新入医院护理研究生的特点制定带教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便于提升护理研究生的整体水平,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以下将对如何提升护理研究生带教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 带教质量

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使人们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随之提升。岗前培训阶段是指使护理研究生从毕业生过渡到合格护士的转型阶段,是护理研究生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阶段。为了提升护理研究生的护理工作质量,需要根据每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由老师和护理研究生生共同制定详细的临床带教计划,从整体出发,考虑到各个因素,进而提升临床护理研究生的整体工作能力。

一、健全临床带教管理机制

带教管理体制是保证带教过程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需要从当前管理机制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计划。以下将对如何健全临床带教管理机制进行探究[1]。

1.建立完善的带教体系

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需要建立“护理统一领导、科室主要负责、科室带教护理组应用实践等管理体系,保证各级部门各司其职,明确自身管理职责,尽量形成一套完善的带教管理体系,为带教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

2.制定临床带教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实践的保障,需要在实践中合理安排护理体系。科室的总带教和各带教老师在了解护理研究生毕业生的需求之后,一起研究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不同科室的需要,合理安排带教目标,选定带教内容,合理划分带教阶段,安排日常带教活动,保证按时完成带教任务。除了带教老师言传身教,随时进行讲解外,必须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或专题讲座,安排实践操作,在提升研究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检验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2]。

3.建立定期反馈机制

提升带教质量需要全面掌握护理研究生学习情况,为了检验护理研究生的学习成果,需要建立定期信息反馈机制,例如召开护理研究生座谈会,带教老师随时进行交流,护理研究生在出科前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渠道,对带教随时进行调控,进而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4.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提升护理研究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相关反馈信息及评价内容评选出优秀的护理研究生新职工。护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护理研究生满意度、科室护理质量考评及个人考评体系等。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于一定的奖励,将带教奖励和职位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带教质量的提升[3]。

二、转变带教方式和教育观念

1.进行综合研讨性带教方式

近年来整体护理、循证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结合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顾虑,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制定护理计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在护理措施。使护理真正成为一门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突破了原有的带教方法,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整体护理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需要研究生掌握患者的生活细节,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确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养成探根究底,深入思考的习惯,逐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利用最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科学的模式

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推广以来,极大的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优化各项管理体系,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实践证明,要想成为一名的在合格的医护人员,需要建立整体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需求,满足临床需要。护理研究生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动分析和判断护理程序,增加协作配合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整体护理的优点。

三、提升带教老师的能力

带教老师的劳动具有示范的作用,一言一行都对护理研究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带教老师的能力,通过培训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提升带教老师的素质和水平,采取多种途径对护理研究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选派优秀护士长和护士到院外进行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提升自身综合能力[4]。

四、注重实用性带教原则

1.提升护理研究生的职业道德

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在带教过程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初期阶段需要积极培养护理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护理,将研究生的“爱心”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带教的重点,在研究生进科和出科前,需要进行专题教育,带教老师开设专题讲座,规范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达到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2.保证临床教学与实际工作要求吻合

所谓实用性原则是需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近年来护理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了改善护理质量,需要转变护理思想,引进先进的护理程序,保证护理人员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与实践相吻合。由于学校教育和医院发展本身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实践对研究生的操作性要求高,需要明确带教目标,将带教方法和实际工作要求相结合,考虑到实用性原则,带教教员需要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格式,加强对疾病的健康指导,掌握沟通技巧,精练操作,提升护理研究毕业生岗前培训的带教质量[5]。

结束语

临床护理模式不断转变,为了提升临床护理研究生的护理质量,需要从实际出发,健全各项管理体系。必要时根据实际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临床带教工作,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护士素质,促进全员护理研究生岗前培训带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先平,熊讨华,李莹,等.护理本科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12):90-93.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现代护理教育与研究杂志,2012(13):100-103.

[3]黄杰,蔡再同.护理教学质量反馈表在临床整体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14):80-83.

[4]黎燕清.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 ].中华护理教育,2013(13):209-210.

[5]李丽华,梁宇,黄双丽,等.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J].护理杂志,2011(14):190-193.

上一篇: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分... 下一篇:孩子,我拿什么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