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建在“云端” 应用紧踏“地面”

时间:2022-09-10 01:17:57

平台建在“云端” 应用紧踏“地面”

在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云”计算技术层面的今天,任何管理工作都与信息化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教育云”概念悄然进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作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和商贸繁荣、经济发达、文化历史厚重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锦江区,主动把握时展脉搏,在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上,乘“云”之势,建构了区域图书馆(室)信息化管理社区“云”模式,使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实现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环境下的信息化管理,领先全省步入了全域性图书馆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殿堂。目前,区域教育行政部门能随时通过网络查看各个学校原始的图书流通情况、统计数据,也可以通过图表分析观察区域内所有学校的藏书建设、图书利用情况、馆舍条件等方面的走势,还可以利用社区“云”管理模式结合区域自行开发的锦江区教育技术在线考核平台,对学校进行信息化评估。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社区“云”管理模式,在指导学校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搭建平台,把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逐步建在云端

为了推行“泛图书馆”管理理念,实现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我区从2005年开始着手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具体来讲,平台搭建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建“烟囱”, 建构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烟囱”模式阶段。

所谓“烟囱”模式,简言之就是建构各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单机版模式,各校单机版信息化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各冒各的炊烟,各发挥各的作用。2005年,我区5所试点校开启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入我区学校图书馆的雏形阶段。2009年完成了20个校点达49%的学校配备量,至此,建构起了区域内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烟囱”模式。

二是破“壁垒”,建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云”模式阶段。

所谓图书馆管理社区“云”模式,就是引入城域网或互联网对学校、区域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单机版的升级换代,可以实现馆与馆信息的互通互联、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在线管理与监测。

我们建设社区“云”模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源于两点认识、一个追问:

两点认识:(1)当图书信息化管理“烟囱”模式在区域内达到一种普及状态后,我们发现,各自为政的“烟囱”也只解决了各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单线问题,对学校来说是鸟枪换炮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区级职能部门却无法实现对其应用效益的有效监测和对应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效益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烟囱”模式下各校数据必须随时备份,遇到突况,数据维护存在的较大麻烦和风险,给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新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一个追问:我们能否打破“烟囱”各冒炊烟的孤立状态,实现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室)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在线管理呢?

因此,不管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数据的安全性角度来看,都十分需要进一步建构新的模式。“云”计算技术和“教育云”等新概念的出现,为我们的追问找到了答案,我们确信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为打破“烟囱”模式,建构一朵小小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云”奠定了技术基础。于是,我们在与合作伙伴多次沟通的基础上,于2010年,为教育局电教馆配备了教育局城域网版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已有的各校单机版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升级。2011年,又新装备23个校点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为各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二轮升级,使区域内配备量达到97.7%。进而很快将图书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城域网版升级为互联网版。这样,通过破“壁垒”,使“烟囱”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社区“云”模式,建构起了高起点的区校互动的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在,全区新增图书全部实现数据编目入库,绝大部分旧有藏书实现数据入库上架,图书信息化管理后的流通工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在线管理。

二、创新机制,保障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行在“地面

锦江区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构,使区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有了高平台,但我们深知,再高、再现代化的平台最终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果没有配套的机制来保障,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服务就会显得空洞、不实在。我们的机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1.实施“三化”装备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基础

针对我区学校图书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这一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藏书质量,改善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室)装备水平,并消除原有图书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周期化、个性化、集约化的“三化”图书装备机制。在新的图书装备机制中把集中指导性采购和学校自主采购有机结合,既符合装备的规范程序,又利于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是科学有效的装备机制。

(1)周期化装备。主要指周期更新性装备,目的在于增强新书补充的常态化、针对性、高时效性和高循环更新度。我们要求学校每年必须将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用于本校图书周期性更新并纳入考核。对未按规定更新图书的学校在目标考核中适度扣分;并对全年未购买图书的学校,由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约请校长谈话。在周期化装备过程中,电教馆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及省、市相关业务指导部门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指导学校进行藏书结构调整,按“进三剔一”,即购入3本新书剔除1本旧书的原则,逐步改善藏书结构,使其日益科学、合理。

(2)个性化装备。主要通过图书设备个性化、环境氛围营造个性化、藏书补充个性化充分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其中在改善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方面,电教馆负责指导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特色进行个性化新书装备,如:成都三中的办学特色是“艺术”,重点进行艺术方面新书的补充装备;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在美容美发、幼教、旅游方面,重点进行相关图书品种补充;龙王庙小学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教学”研究,重点突出绘本方面的新书补充等。

(3)集约化装备。集约化实际上就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投入。现在,我们正在试点由区教育局领导提出的“六二二”图书装备机制:即学校负责自购60%的图书 ,区教育局电教馆负责配备20%的工具书,各校拿出20%的图书用于馆际流通。这种配备机制中的第三点就重点体现了集约化装备思路。我们同时也在广泛调研、论证“六二二”比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总之,不管制定多少比例,“教育局统一配备一点,学校自主购买一点,校际之间流动一点”是我们践行“三化”配备理念,实现图书装备机制创新的大方向。

2.实施“三评”工作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活动载体

“三评”即星级图书馆(室)评选、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和根据实际需要的专项督评。

(1)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我们从2011年起,通过锦江区教育技术在线考核平台、对口联系人制度和区域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校图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全区学校的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基础条件、管理、应用效益等方面设置具体的参数,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星级图书馆评选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2)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课程也进行着相应改革。我区因时应事, 于2008年在全区启动“中小学图书馆(室)应用效益解决方案”之“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项目,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并按学年选送1~2节录像课到区上参加优质课评比。经过近年的强势推进,现在区内各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程基本做到5个“落实”,即计划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5个“落实”及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读者的到馆率和图书的流通率、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使图书应用落到实处。

(3)专项督评。我区自从实现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后,将提高书刊的借阅流通量,提高图书馆(室)应用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启动了“节假日图书借阅高峰期达标暨流通统计” 和“中小学图书周期性更新落实情况”专项督评工作。一方面要求各校利用寒暑假、节假期、双休日合理增加个人单次借书数量,使节假日图书流通达到一个高峰期;另一方面监控学校按照新的图书装备机制进行藏书结构和藏书质量的改善,专项考评成为促进各校图书借阅流通,提升图书应用效益的有力措施。

三、着眼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

建了先进的云平台,就犹如买了好车,这个时候最需要技术过硬的驾驶员。驾驶员从什么地方来?—通过办驾校、考驾照。这两年我们就是借鉴培养驾驶员的思路,让各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熟练掌握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两培训”和“两检测”。

1.两培训

(1)信息素养能力专项培训。这里特指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城域网版本和互联网版本的操作技能专项提升培训,除进行集中性和供应商入校一对一培训外,还利用区域“书香漫步”QQ群平台促进区与校、校与校、信息化平台供应商技术顾问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解决疑难问题,有效促进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及时运转和深度利用。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培训。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而开设“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管理员的执教能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0年起,我区开展了“锦江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图书管理员“图情知识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成为本系列培训主题。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行走一遍,既充当参培人员,又充当主讲人和评论人,互动性极强,电教馆负责全程指导和引导。

2.两检测

(1)图书管理员信息化技能检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应用效益的提升,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我区中小学图书工作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我区电教馆于2012年上半年在区域内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员“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技能水平检测”工作,全区各校图书管理员均必须接受检测,检测合格发放新的图书管理员上岗合格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目前全区51名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接受了严格的上机检测考试,现场抽取考题题签,限时完成操作。从检测成绩汇总来看,操作水平优良者居多,优良率占74.5%,还有少数图书管理员不太熟悉业务,需个别指导,二次提升。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检测。此项检测工作与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同步进行。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接受检测,检测的方式就是每名图书管理员上一节“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的区级展示课,完成我们总结出的“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板块结构中的三个板块的书面教案各1份。这项检测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管理员接受了这个检测项目,我们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四、结束语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书香育人,文化树人”的图书馆建设理念,以铸造“校园高品质精神家园和师生心灵栖居地”为目标,优化区域内学校的藏书结构,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同时,主动寻找公有“云”,让市级、省级图书馆资源进学校,进一步达成更宽领域的资源共享,并不断创新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探索不同年段学生阅读水平检测标准,积极构建“均衡+特色”的中小学图书馆(室)模式,努力形成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新格局。

上一篇:创建实验教学示范校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下一篇:朱国平:革新理念求突破 不遗余力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