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内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9 11:46:17

对儿内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儿内科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儿内科病房的4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统计感染的患病率,采集感染患儿的血液、尿液以及痰液进行实验室分析,并调查耐药情况。结果 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近几年的400例儿内科患儿中,共发生48例感染病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为12.0%。将48例感染患者的血液、尿液以及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后发现,在总共培养出的48株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最多,占全部菌株的72.9%。结论 在儿内科院内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时较为常见的,弄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并对耐药性做好掌握,对于降低感染的发生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儿内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院内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时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但是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1]。目前,对于院内感染的患病人群多为儿童,主要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的不足,机体机能还没有完善,出现病原菌感染的概率极高[2]。了解儿内科病房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是极为重要的,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患者感染。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儿内科治疗的4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感染的人数,造成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儿内科治疗的4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562例,女性患儿438例,年龄在1个月~13岁,平均年龄4.32岁。

1.2收集样本 采集患儿的血液、尿液和痰液。操作流程按照本院规范要求进行。

1.3 病原菌培养 收集患儿的血液、尿液以及痰液,将其放入灭菌容器内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将最后培养出的优势菌株作为致病菌。

1.4药敏试验 细菌药敏监测均按NCCLS推荐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标准菌株为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ATCC29212(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药敏纸片购自Oxoid公司。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1.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

2结果

2.1致病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 经统计,共发生112例感染,感染率为11.2%。对11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共培养出11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菌株数量为68株,占全部菌株的60.7%。其余致病菌主要为真菌30株(26.8%),革兰氏阳性菌14株(12.5%),见表1。

2.2 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2.2.1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分析得知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而对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最高,见表2。

2.2.1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分析得知革兰氏阴性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见表3。

3讨论

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近几年的400例儿内科患儿中,共发生48例感染病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为12.0%。将48例感染患者的血液、尿液以及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和鉴定后发现,在总共培养出的48株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最多,占全部菌株的72.9%。这一结果也提示了,在儿内科医院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应该高度重视。同时,真菌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有绝对地位,基本上真菌感染都由该菌株所致,在预防真菌感染时,也可作为参考依据。这些结果也为日后抗生素的治疗提供了依据,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采取不同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实时监控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有助于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参考文献:

[1]袁李艳.对儿内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46-147.

[2]许亚茹,郑秀芬,元小冬,等.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0,20(3):427-429.编辑/申磊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诊断及治疗观察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在改善护理方面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