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VM方法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时间:2022-09-09 09:06:16

基于CVM方法的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摘要: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多重价值。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越大,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越大,其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越大。运用CVM方法对云冈石窟资源进行价值评估,测算出其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71.924万元、52.574万元和37.567万元。评估的目的是为政府科学合理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研究视角和依据,有利于云冈石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遗产;CVM;云冈石窟;非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257-02

一、条件价值法

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简称CVM),亦称为权变估值法、意愿价值评估法、调查评价法等,由Davis于1963年提出,1970年以来逐渐地被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休憩娱乐、狩猎和美学效益的经济价值。CVM可用于评估环境物品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是近10余年来国外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最为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关于公共物品价值评估的方法。

二、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阐释

资源经济学中认为的环境资源的总价值,由使用价值(use value)和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构成。非使用价值是指其客观存在的及供子孙后代或人们自己将来利用的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其中,存在价值是指人们为确保某种文化遗产继续存在而自愿支付的费用。遗产价值是指当代人为将某种文化遗产保留给子孙后代而自愿支付的费用。而选择价值则理解为:为自己、为自己子孙后代或为别人在将来能够有选择地欣赏的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个人每年预先自愿支付的一笔保险金。对于非使用经济价值,可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进行估算。云冈石窟的价值构成如图1所示。

三、云冈石窟非使用价值评估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拥有品质超群的建筑、光彩夺目的彩塑和壁画、博大精深的石窟雕刻和色彩斑斓的古代民居,这些构成了云冈石窟旅游资源价值的基本载体。其中,存在价值表现为为了使该艺术瑰宝继续存在而需要支付的费用;遗产价值表现为将云冈石窟作为不可替代性资源留给后代继续享用而愿意支付的费用;选择价值表现为本着公平的原则,为了使后来人也有机会选择和欣赏到该石窟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而愿意支付的费用。

本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来评估物质文化遗产的遗产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考虑到云冈石窟的知名度及其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范围,本研究中云冈石窟的非使用价值的评估只面向景区内游客。

(一)CVM调查表及数据的统计

从2010年的2月10日至2月20日,共向景区各级景点发放CVM调查表200份,样本主要来源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共八个地区。共收回反馈调查表2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5份,有效率为97.5%。

(二)社会经济特征构成统计与分析

对样本的社会经济特征进行分析时,本文除选取基本的调查项指标外(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年经济收入),还特别选取诸如:对云冈石窟的了解程度、偏爱程度、产生旅游行为的驱动因素、愿意的支付形式、对保护对象的偏爱、支付动机、不愿支付的原因等一些调查项。

样本的基本社会特征表现为:游览云冈石窟的男性比例较女性大;年龄层次大多在30岁上下,较为年轻,不够成熟;多数人为国家公务员或者其他有带薪假期者;选择云冈石窟作为景点的游客中,多数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即样本总体的文化水平较高;而经济收入则多数为中工薪阶层,收入处在2000―4000之间,总体的经济收入较低。

样本中其他调查项具体分析如下:到云冈石窟旅游的人多数是对云冈石窟有所了解的,且主要是通过阅读资料;而对云冈石窟的选择偏爱程度上,多数人作出选择是在家人亲戚朋友的影响下,比例可达42.0%,且很多会有重游的计划;对于产生该旅游的驱动因素来讲,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一大热点。针对样本是否愿意为云冈石窟的非使用价值付费的分析结果显示,一半的人还是愿意支付的,只是在选择支付的形式上有所不同,例如:想直接以现金形式捐献到某一文物保护组织并委托专用的有117人;希望直接以现金形式捐献到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机构的有24人;想以纳税形式上缴给国家统一支配的有36人;其他方式18人(网上支付等)。后三种支付形式的比例相差不大,表明我国对该类资金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同时也说明公众对捐献资金使用管理的关注。

(三)其他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

调查项中认为保护云冈石窟的目的有三:为保护传统艺术文化、为保护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建筑艺术、为保护特殊的环境。结果显示三者的比例几乎均等,说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不但要保护好历史的遗留物,还要保护好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特有的历史文化,以保持多样性。关于支付动机,调查中包括确保云冈石窟永续存在动机、遗产保留动机、选择利用动机,其中前者占44.38%,比例最大。说明文化遗产的非利用价值中,存在价值和遗产价值是最主要的价值形式;关于不愿支付原因,主要跟经济收入、是否感兴趣、距离遥远、难以享用资源以及根本就不想享用资源等有关,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收入较低,说明经济水平与是否参与保护具有密切的关系。

(四)CVM调查结果与云冈石窟非使用价值估算

1.CVM调查结果

在有效的195份样本中,有159人愿意支付,占81.54%。中位值为26.43元,即支付意愿WTP值为26.43元。

2.全国总人口样本的确定及WTP值的估计

云冈石窟是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口总样本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WTP总值,从而影响到云冈石窟存在价值的大小。本研究以2009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经计算得到云冈石窟全国每年的WTP总值为162.064万元。该值并不能直接归为云冈石窟的存在价值,如前所述,虽然是以存在价值的名义进行调查,但此WTP值实际上是云冈石窟非使用价值的总和,它还要分为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三部分,这三部分价值在CVM调查表中要求填表人作了划分。经统计表明:三种动机所占比例分别为44.38%、32.44%和23.18%。所以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分别为:71.924万元、52.574万元和37.567万元(表1)。

四、评估结果分析与保护建议

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使用价值越大,说明该遗产越值得保护,保护好了其利用价值所能实现的经济效益就会越大。评估结果表明,云冈石窟的非使用价值较大,说明云冈石窟应重点保护。尽管有调查显示有些人不愿支付,其原因概括如下:云冈石窟不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有名气,故不愿为前者支付而愿为后者支付。但不管怎样,随着云冈石窟知名度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全民普及,人们的自愿支付意识也会进一步提高,云冈石窟的非使用价值会进一步提升。

拥有世界文化双遗产、山西艺术瑰宝称号的云冈石窟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性质决定了政府及人们采取的保护方式只能是非竞争性、非破坏性的。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和规范游客、居民的行为。他们的居住地、职业、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和收入等存在差异,因此政府和经营公司在宣传引导要因人而异,要鼓励他们以不同方式参与旅游发展。同时,应及时掌握居民和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对待。通过培训和讲座来增加人们的了解,从而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云冈石窟的非使用价值。

2.政府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采用高科技手段来维护和保养石窟造像、碑刻和壁画,并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长期负债的文物维护队伍及时进行文物的病灶并加以修复。同时还应该采取国际合作,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新技术和新方法,以确保云冈石窟遗产旅游资源的安全保护。

3.适时地控制游客的参观数量,实行轮回开放可参观处的措施。对每天的旅游人数进行限制,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文化遗产,促进云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Davis R K. Recreation plant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1963,(3):239~249 .

[2] Anthony F, Krutilla J. Detemination of optimal capacity of resource-based receaion facilities.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 1972, (12): 417-444.

[3] 赵军,杨凯.上海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2):49-52.

[4] 张志强.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44-463.

[5] 许抄军.历史文化古城游憩利用价值及非利用价值评估方法与案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上一篇:电子商务信誉评价研究综述 下一篇: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