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学生园区管理的共性与差异研究

时间:2022-09-09 08:10:43

独立院校学生园区管理的共性与差异研究

摘要:学生园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园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成长的好坏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试图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与差异特点及所采用的园区管理方式;探索学院学生园区管理的个性差异;积极发现学院现行园区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旅游学院学生宿舍园区管理应积极发挥辅导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设施,做到切实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关键词:独立院校 学生园区 共性 差异

学生园区应怎么管理?要怎么管理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更好地实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是各高校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宿舍园区的特点,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提出的园区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一年半的实践探索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将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结合,对我院园区的共性与差异进行集中研究,并积极探究在实际生活中,园区管理要通过何种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力求对学院各园区管理小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对从事学生管理及学生管理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管理决策建议。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亨利·法约尔认为:由于人们所生活在大工业时代,面对的都是生产和组织的问题,其管理理论也就呈现很多相似性。“管理是所有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由于管理是普及各个理论的,所以管理的一般知识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他指出,管理职能作为社会组织的手段和工具,只能对人起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作为长期担任企业最高领导的法约尔,以整个企业为研究对象,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他所强调的“一般管理理论”,有很强的整体性和一般性的原则,强调了解所管理对象的共性特点,把握群体大部分人的思想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两条线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在园区管理中,只有掌握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特点及所采用的园区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开展园区管理工作。

1 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特点及所采用的园区管理方式

1.1 心理问题突出

在中学教育中,老师偏重于“先进学生”的发现和“问题学生”的诱导转化,而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是在中学时期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缺少重视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进入大学后,独立面对学习、生活、感情乃至经济上的各种问题,心理困扰增多,对学习、生活影响较大。

我国当代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在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尚未成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独立学校纷纷配设了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由专业教师对有心理异常行为的同学给予帮助与辅导。以旅游文化学院为例,目前学院的“心理咨询室”接待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一是辅导员发现有心理异常行为的学生,动员同学进行心理咨询但同学不愿意去,辅导员以电话求助或面谈的方式咨询该如何帮助该同学;二是学生自己发觉有心理问题去咨询;三是班委、朋友或同宿舍成员帮自己的同学去咨询。心理辅导老师总是积极给予帮忙,并力求通过心理干预来让这类同学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同时,各高校积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努力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然而,真正地从园区角度关怀学生心理问题在各独立院校还处于空白阶段。

1.2 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普遍重视社会实践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也就不同。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思维比较活跃、见识较广,自己的想法比较多,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也相对较深。独立学院许多学生从小受过特长教育,在文体、书画、口才、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有愿望、有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独立学院的学生比较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中部分学生自小生活在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好的生活条件下,人生选择定位较高,对社会的期望值较高。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头脑灵活,重视社会实践,善于走出校园,寻求、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同时,许多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校内外兼职,较好地锻炼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针对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的特点,各独立学院积极探索学生园区管理的新模式。努力从成立宿舍舍长、园区协管员、园区楼长、层长,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方面来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园区管理,并力求更好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但所成立的相关自主管理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这将是各独立院校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内容。

1.3 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

独立学院大多被确定在三批本科段次上录取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英语底子薄。学生渴望获得优异成绩,敬佩学业优秀的学生,但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课后不复习,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等方面,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有不良的爱好,如迷恋上网聊天等。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的特点,通过查处到课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动向成为辅导员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辅导员把未到课的同学从宿舍或网吧找出,甚至进一步了解这些同学是否在外面住宿等日常违纪行为,也是通过对日常到课情况的关注进一步查找出来的。

1.4 承受挫折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一般较好,城镇生源的比例和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院校。部分学生是在相对优越的顺境下成长起来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调整能力较差一些。而且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家庭过分娇宠,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极个别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状况,对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受挫折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以旅游文化学院为例,采取宿舍管理人员向辅导员汇报该生的情况,由辅导员协调处理,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给学生调换宿舍,让班委积极对该同学进行帮助和交流等方式,力求进一步改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营造和谐的住宿环境。

1.5 自我定位不准

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准常表现为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有的学生始终不愿意承认与二本学生的差距,导致对大学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还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自卑现象较为明显。

学生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的两个极端,在宿舍园区中的表现就是和宿舍成员交流或和辅导员交流时过于偏激,要么一味地显示自己的家境优越现状,强调毕业后直接有好的工作岗位,要么就整天埋怨自己高考发挥失利之类的话。这样“祥林嫂”式的重复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朋友及宿舍成员和谐关系的维持。对此,各独立学院所涉及的管理基本上是空白。旅游文化学院较好的一个现状就是80%的辅导员在园区走访时会向园区管理员了解所管理班级及所负责楼栋学生的现状,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在了解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共性特点后,我们有必要来积极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

差异(difference)即区别、相异、不同,起初主要是指经由比较的视角、参照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对事物的性状、位置或地位所作的断定,属于认识论层面的问题,但后来,它逐渐被赋予了本体论涵义,被用来指称事物据以产生意义、确定身份的本源和根据。它由尼采和索绪尔发端,经解构哲学和后现代思潮而臻于成熟。

解构主义之父德里达(J.Derrida)指出:差异不仅仅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本体论意义,而且根本上就是所有事物的在场或存在即本体,而这种在场或存在往往通过痕迹(trace)外显出来。他说:纯粹的差异是构成活生生的在场(livingpresent)的自我存在,这个活生生的在场源起于它可能保留的痕迹,本性上有时间维度的理解或意义绝不仅仅是在场;它总是已经参与了痕迹的运动。

德里达的差异理论认为事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研究学生园区的管理,除了关注学生的共性特点外,还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

2 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分析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特点

2.1 与其他独立学院相比在地域方面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作为介于公办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因创建较晚,常位于远离喧嚣、繁华的都市,缺少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选择比较“孤立”的城郊。而作为独立学院中的旅游文化学院,和其他独立学院相比,它有了更为特殊的地域差异。

2.1.1 学院坐落于素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记忆遗产”美誉的旅游胜地——丽江

集众美誉为一身的旅游胜地为偏远的丽江带来了许多旅游商机,旅游区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也有因旅游而衍生出来的不健康产业和娱乐场所。各种旅游衍生产业所需要招收的服务人员、钟点工、兼职人员等,在很大程度诱惑着想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或缓解家庭经济状况的同学。因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丽江这一因1996年地震而“震”出的旅游城市飞速发展,让离古城10-15公里范围内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靠拿着很高的房租而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中年、青年人。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刚接触社会的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2.1.2 学院属于偏远的云南滇西北——丽江的唯一一所大学

作为丽江的唯一一所本科大学,学生所能接触的文化氛围、文化交流十分紧缺。这一特殊情况,使学生的课余生活相对于其他独立学院来说更为单调。在云南昆明大学城聚集地,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可到其他高校找老乡、朋友进行学生、同学之间的交流。而在旅游文化学院,除了本院同学之间的交流外,学生在外交流的空间就直接面向了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流的风险性。

2.1.3 学院与山仅一墙之隔的特殊现状

在与学院一墙之隔就是山地这样的一个特殊地理环境中,学生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和其他独立学院相比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等特点。

2.2 因地域的特殊性而形成的学生个性特点

2.2.1 课余生活单调

虽然学院团委、各团总支·学生会、各班班级在每一学期内都会组织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但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有一定“特长”的同学准备的,更多的同学是无法参与进去的。对于其他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步行或坐公交车,找一下其他学院的老乡交流,或临近学院有什么讲座都可以进去听听。而对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较为闭塞、落后的丽江来说,学生的业余时间除了在图书馆看看书,同校的朋友、老乡交流,进城逛逛外,就基本上无处可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沉迷网络、学生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突出的现状与其他独立学院相比更为严重。

2.2.2 “老乡”圈子延伸范围更广

就一般独立学院来说,“老乡”是同学之间的一个学生圈子,是学生因所来自地方的一致性而认识的一个群体,基本限制在本校同学之间、本校与外校(临近学校)之间的一个同学群体。而在旅游文化学院,除了本院同学之间的老乡会外,作为丽江的唯一一所高校,学生的“老乡”组成人员的成分向“复杂化”进展。我院学生对“老乡”的情感和依赖也空前紧密。通过新生入学军事教育,就引荐老乡认识,通过进城逛街,找兼职工作,就有了范围更广的“老乡”。这些可以说是构成人员复杂的“老乡”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更大的隐患。而且同学之前的一丁点摩擦,有时因社会人员——“老乡”的参与,就会演变成恶性案件,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安全与稳定。

2.2.3 所从事的“兼职”工种名目繁多

据调查,就一般独立学院来说,学生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院所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外)75%的同学选择的是家教,20%的同学会选择周末做商场促销员或到饭店打工等。而作为旅游胜地的丽江,其人员构成中本地居民的数量远远少于旅游人员及从事旅游经商的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使在校学生人数上万的学院,找个家教之类的勤工助学的岗位很不容易。相反,因旅游的过度发展而超前于社会监管所产生的工作场所需要的人员就有了很大的市场。而学生作为社会阅历较少、社会实践经验较差的同学,自身的心理发展及社会明辨力较差的群体,因选择的不恰当,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对自身的人身安全及学院的稳定都有消极的影响。

3 旅游文化学院现行园区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足

差异理论反对同一性、整体性与普遍性,推崇异质性、局部性和不可通约性。毋庸置疑,它肯定对人们用多种角度来看待事物、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大有裨益,也肯定能鼓励人们焕发创新意识。

课题组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对各园区300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现行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3.1 学生的园区安全意识薄弱,需要我们开展好园区安全知识宣传工作

在“你认为以下电器中哪些不属于违禁电器?”及“你认为宿舍安全隐患有哪些?”的调查问卷中发现,有52%的同学不认为电饭锅是违禁电器;36%的同学不认为电磁炉是违禁电器;36%的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园区中禁止将自行车和电动车停放在楼梯口。从这些调查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园区安全知识的认知不足,对园区管理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不了解,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3.2 学生与宿舍管理员的关系一般,需要我们积极构建良好的学生与宿舍管理员的关系

在“你认为你所在宿舍的学生与宿舍管理人员关系融洽吗?”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0%的学生表示,和园区阿姨的关系一般;有32%的学生表示,和园区阿姨的关系良好;8%的学生和园区阿姨的关系较差。对于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远离家乡来到学校学习的,学校园区就是他们的家,园区管理者就是照顾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朋友、亲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管理员的思想素质水平,积极转变观念,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

3.3 园区信息宣传力度不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力度

在“你是否关心园区宣传栏以及通知、注意事项等?”问卷中,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5%的同学表示会偶尔关注宣传栏的内容,38%的同学表示会经常留意,7%的同学则对此不关心、不留意(有93%的同学会关注宣传栏的内容)。

在“你认为园区宣传栏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问卷中,分别有64%的同学表示其内容缺乏教育性和针对性,63%的同学表示其形式较为单一,46%的同学表示板书不够清晰,不容易引起重视,38%的同学表示通知不够及时,有13%的同学表示还有其他原因。获取信息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息的缺失不但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而且会导致学生由于信息不足或是不及时而无法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做好园区信息宣传工作是满足学生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内容之一。

3.4 园区管理尚未深入人心,需要多途径来做到人本管理

在“所认知的楼层老师或楼层负责人(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认知的园区管理小组的工作中,有86%的学生认为是检查学生的晚归、夜不归宿等行为,分别有76%、78%的学生认为是检查宿舍和检查卫生,41%的学生认为应开展园区活动,仅有22%的同学认为应引导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有51%的同学认为还可开展其他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园区管理小组的本质及工作内容不了解,这就导致园区管理老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学生不配合的情况。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需要了解管理者的性质以及工作内容来满足他们的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通过加强园区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园区管理的本质并不是制订很多条条框框来为难他们,而是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的被管理变为自觉地服从管理规定。

3.5 园区活动开展不足,需要建立良好的园区文化及特色文化

在“你会积极配合园区生活老师的工作、主动参与园区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吗?(他/她不一定是你的政治辅导员)”的问卷调查中,有87%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园区组织的各类活动。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园区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需求十分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园区活动,努力建立良好的园区文化及特色园区文化。

美国文论家杰姆逊(F.Jameson)断言:差异构成未来关系,透过差异功能所组成的新的关系模式,更有可能发展成为一套全新的思想感觉方法。在分析了我院学生的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所应采取的园区管理方式及现行园区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后,我们希望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一步改进园区管理。

4 学生宿舍园区的管理改进建议

“安全稳定是学院的生命线”,为了切实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根据旅游文化学院现有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对学生宿舍园区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加强。

4.1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园区管理中的作用

4.1.1 进一步统一辅导员的思想

辅导员是宿舍管理的指导者,也是落实宿舍管理各项措施的依靠对象,一个班级宿舍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对宿舍管理的认识和个人修养。只有统一了辅导员的思想,才能使宿舍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把文明宿舍的创建变成现实。

针对旅游文化学院的现状,自从成立了园区教育管理小组后,不少辅导员认为自己只需管好所负责的园区就行,班级的其他学生由园区教育管理小组的相关老师管理。从而减少了对班级宿舍走访、检查的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辅导员对班级同学住宿现状的不了解。据调查,自从成立了园区教育管理小组后,除值班的辅导员外,平均每天到园区看望本班学生或处理学生事务的辅导员人数从原来的5至7人降至1至2人。

第一,学院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相关要求,要求辅导员提高认识,提高个人素养。建立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切实把辅导员的工作和素养落到实处,要让辅导员深切体会到自己管理水平的好坏、责任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各方面水平和素养高低。因此,自身要很好地起到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和培养学生。

第二,辅导员作为园区教育管理小组的成员,要结合自己所管理学生的特点及专业需求,通过积极走访宿舍,和相关园区负责老师积极交流,和宿舍管理员积极协调,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党团干部的力量来多途径、多渠道地了解所负责园区楼栋的学生情况,确保园区的稳定。

统一了辅导员的思想后,辅导员才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管理学生,从而使学生干部也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对宿舍的各项措施执行、监督和检查,才能保证宿舍管理取得实效;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宿舍的主人,是宿舍管理的主体,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才能把宿舍管理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才能实现宿舍的文明。

4.1.2 通过班级集中住宿管理学生

学生入住时必须严格执行按系、按专业集中住宿,条件允许时,最好是按班级集中住宿。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辅导员第一时间了解班级的状况。

就旅游文化学院的现状来说,有小部分转系、转专业的同学都因辅导员的“人情管理”而无法达到集中住宿的要求。而且还有少部分同学以和宿舍成员关系不和谐等为由,自己找了宿舍,出现了跨系、跨专业住宿的现状。这样的住宿现状,对辅导员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应尽量杜绝,而且同学中的违纪行为或心理问题大都出现在这些同学身上。因此,辅导员要对那些不和本班级同学住到一块,或申请调宿舍到其他园区的同学积极进行关注,对他们至少每月安排二次宿舍走访与了解,并通过和相关的园区老师的联系,加大对这些同学的关注和排查力度。

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做好和园区楼栋负责人员的交流,要把新转入同学的各方面情况,主动与楼栋负责辅导员及园区宿舍管理员进行沟通,便于园区相关管理人员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非楼栋负责的辅导员只有多到相关宿舍走访,才知道某同学是新调入的同学,某同学已搬走了,某同学刚从哪个房间搬到哪个房间。

4.1.3 成立辅导员及楼栋负责人工作室来加强管理

辅导员在参加园区工作时,不应该只起到协同宿舍管理员处理晚归、夜不归宿等违纪事件的作用,而应进驻所管理的宿舍园区,与学生打成一片,对学生的生活、思想、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听取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能够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教育学生。

就旅游文化学院的实际来说,虽然也成立了辅导员工作室,但一个园区成立一个工作室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有8至10栋的较大园区。这样的大园区,不论辅导员工作室设立在什么地方,一间工作室,远不可能关注到所管理楼栋学生的动态。

而且学院为了方便学生的交流,出现了楼与楼之间相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排查学生。如大规模的排查时,有的学生从外面围墙爬进来,却说是从其他楼栋宿舍回来。因此,如有可能,最好是每一栋与一栋之间在相通处加上门,每天晚上10:00以后由宿舍管理员统一关闭好两边的门,而只留中间的楼栋正门,在一楼楼梯口的辅导员及楼栋负责人就可以对学生回宿舍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也有利于辅导员真正管理和熟悉所管理楼栋的学生状况。如有可能,楼栋门口设立刷卡进入制度,本楼栋的同学通过学生校园卡进入楼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非法人员入内,而且人性化地实现了同学进出签到的目的,从而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

4.2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作用

自我管理是在提高同学思想水平的基础上,使纪律约束、制度约束等有形的管理,逐步变成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把有意的遵规守纪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性的行为。在宿舍管理中我们要采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榜样激励、自我评估和自我锻炼方式来逐步引导,放手让他们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在组织活动和完成任务中管理好自己和别人,这样也可对校园稳定,维护他们的权益发挥很大的作用。

旅游文化学院在2009年的园区管理中就有了相关的构想,并且在2010年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下辖学习宣传小组、生活服务组、文艺体育组、安全保卫组),成立了宿舍管理委员会(下设楼长、层长),成立了党支部及党小组。应该说园区的相关机构在设立和完善,宿舍园区教育管理小区也有意识地针对园区的工作进行了尝试和宣传。但由于多种因素,这些措施所发挥的实际效用还不理想。学生是宿舍的主人,园区应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他们也应该是管理的主体,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宿舍的管理工作中来。

4.2.1 充分发挥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宿舍管理中,院有关管理部门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管理理念,确认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宿舍管理,要帮助他们树立权威,适当授予职权,鼓励参与管理的学生出谋划策,允许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他们参与管理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受器重感,同时也应该考虑放手让园区实现自主管理。

可在每个学生宿舍设宿舍长,每层楼设楼层长,每栋楼设楼长的基础上成立全院性的大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各系设立分会,督导本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维护宿舍纪律秩序,组织文明宿舍建设等,组建学生宿舍违纪仲裁小组中心,让学生自己监督自己。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宿舍管理人员及领导反映,也可以向院系的辅导员反映。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我管理机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也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宿舍中找到满意的位置,担当成功的角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然,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及管理人员应主动承担责任、不推诿、不埋怨,要耐心帮助、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享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效地将管理的“他控”变为“自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宿舍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学生干部,在参加宿舍管理工作时不再是针对整个园区,而是针对自己所在的楼栋,针对自己班级的同学进行了解。他们每天进行值班,只有一个门可以进出,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巡查和监督,在客观上也利于学生此方面违纪行为的减少。

4.2.2 力求党团组织和管理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实现楼栋的自我管理

在宿舍园区中,各楼栋的相关生活辅导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党团组织,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并力求党、团组织能和宿舍管理委员会的相关人员实现楼栋的自我管理。同时在各种评优工作中要将学生在宿舍中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之中,从而进一步有效约束学生在宿舍区的不良行为。在宿舍区内也要开展党团员示范、评选优秀宿舍等各种有益的、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宿舍成为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当然,对于学生干部要加强培训,严格要求,尤其是在宿舍检查评比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公平。每学年末进行园区学生管理干部换届,从中、高年级中挑选新干部,并通过专门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4.3 进一步在宿舍区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宿舍区内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目前高校内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在校内,尤其在宿舍园区内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非常必要,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学生安全隐患,有利于大学生在宿舍园区内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园区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分管人员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就我院实际来说,在现有的园区管理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辅导员和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加强和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的违纪情况,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安定、团结,做到切实为学生的成才、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件.

[2]陆雅珍.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构建和谐校园[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腾建勇.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文化融合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5).

[5]李长武.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6]德里达著,张宁译.书写与差异[M].北京:三联书店,2001.

[7]邱显清,李龙.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8](美)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楼仁功,李五一.高校学生园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7).

[10]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要警惕“路径依赖” 下一篇:李白诗歌的错觉艺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