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09 06:57:51

浅析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不足,投融资体系建设的滞后,文化产业的融资始终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剖析国际成功的融资模式,探索和解决当前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成功模式;融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43 -02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超过23%。《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明确了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从一般性产业到支柱性产业,留给文化产业的难题实在太多。因此,剖析和借鉴国际文化产业成功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一、国际文化产业融资模式成功经验

(一)利用国家筹集资金进行文化投资

英国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鼻祖,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典范。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一是拓展筹资渠道,指导充满发展潜力和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从政府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二是实行政府陪同资助,政府给文化产业项目注入一定比例资金,政府、企业、项目三者捆绑一起。三是发行国家筹集资金,自1994年11月19日英国发行第一期国家到2001年上半年,国家累计发行总额已高达314亿英镑,每年有6亿多英镑筹集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弥补政府文化投资的不足。

(二)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近30年来,美国的文化产业一直保持强劲增长,关键在于美国实施多样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融资自由、市场规范。一是融资方式的多样化。(1)吸收民间资本,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百老汇等文化产业;(2)吸收境外资本,美国文化产业使用境外资本迅速发展壮大本国文化产业;(3)成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吸收各种资金资源。二是政府提供融资保证。对中小文化企业、某些融资困难的文化项目,政府成立专门的政策性融资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项目提供资金。三是政府制定融资政策,使美国财团与文化产业联姻,文化产业从财团获得大量发展所需资金。

(三)完善融资政策,政府投入、引导资本的投资流向

近年来,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成为两国的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的经验是: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文化产业。韩国政府1997年文化产业投入仅占政府总预算的0.02%,到2001年的投放占政府总预算的9.1%。二是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通过信贷利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二是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融资机构,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担保。三是成立专业化产业发展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

二、当前文化产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不完善,政策滞后

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是文化产业政策的核心。2000年~2011年间,国家出台了100多部配套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但现行的金融体制法规十分滞后,对于“嫌贫爱富”的银行、投资机构来说,缺少与文化产业相配套的金融体制法规,甚至出现与当前的文化产业政策相冲突金融体制,不能引导资金流向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融资的障碍。

(二)缺乏科学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目前的金融法规,银行借贷需要有效的质押,一般认可的有效质押为土地、设备等“硬”资产。而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等“软”的无形资产。文化创意等“软”资产,其价值的评估鉴定存在严重不足,缺乏科学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缺乏知识产权评估过程的监管,阻碍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文化产业的“软性资产”投资。

(三)文化产业缺少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数文化企业是从国有或事业单位转成的,市场化意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够,造成文化产业小而散、竞争无序、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跟风严重、内容同质化泛滥。缺少独特的文化商业模式,大多数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小,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差,投资风险较大。

(四)文化产业投机性很大

随着国家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我国很多过去属于国有的文化单位或事业单位都将进行体制改革,成为市场主体。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很多,但与文化产业的融资配套政策滞后,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基本风险机制还没有形成,导致投机性资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企业中,这类投机性资本看重的不是文化产业的文化创意等“软资产”,而是针对性收购文化企业的土地、房屋、设备等 “硬资产”,最终造成国有文化资产流失。

三、解决当前文化产业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文化产业

目前,国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有资本,文化的投资形式单一,并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惯性思维,社会资本很难涉足文化产业。借鉴英国政府的融资方式,实行政府陪同资助,加大政府的投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的基本风险控制机制,严厉打击投机性资本吸蚀国有文化资产,引导社会投资性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和建设,实现政府与投资企业共同资助文化产业。

(二)打造龙头企业,创造更多层次文化产品,培育有影响力的商业模式

我国每年创作的文化产品数量很多,文化消费总量也在逐年提升,但是真正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很少。据相关部门测算,2010年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在1万亿元左右,并且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但在国际性文化产业循环中仍无一席之地。据统计资料显示,韩国2010的文化出口额高达42亿美元,较2009年上升了60%,在国际性文化产业循环中分得一杯羹。保持文化消费持续发展,解决文化产品不适销对路的问题,挤进国际性文化产业循环中,创造更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打造龙头骨干文化企业,改变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创造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培育有影响力的国际商业模式,将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打造成像美国的好莱坞、迪士尼,拥有独特而且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创造文化产业强大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用品牌的价值和盈利能力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向国内文化产业投资,是国内文化产业走出国门,实现低成本扩张,壮大我国文化产业。

(三)培育专业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构建信用融资担保体系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的价值对银行等融资机构来说,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大,没有足额的抵押物而难以取得信贷融资的问题。培育专门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内容产业进行量化。构建信用融资担保体系,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文化产业融资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健全和培育擅长于文化产业商业运作模式的专业担保机构。

(四)政策保障,形成多层次资本共同发展文化产业

加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注入资本金、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政策,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专业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对于文化产业融资力度的可操作性政策,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实行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五)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融资政策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政策并不规范,发展环境并不很完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未提供充足的金融政策支持,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合理的融资核心政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资金效率的最大化,从根本上保证文化产业融资的供给能力。二是制定文化产业融资的激励机制,改善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组合,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确保文化产业融资有可持续动力支持。三是完善文化产业融资的生态环境,提高文化产业融资的服务水平,推进文化产业经营的规范化,加强文化产业融资的法律体系、制度框架,市场环境的建设。通过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国家文化产业的金融政策,实现文化产业和投资者共赢的社会局面。

参考文献:

[1] 贾旭东.文化产业金融政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

[2] 张瑾.国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经验借鉴[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4)

[3] 辛文.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简析[J]. 文化月刊,2010,(03).

[4] 袁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政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01).

作者简介:

曹辉,大丰市剧场管理办公室。

上一篇:浅析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下一篇:低成本提高非常规油气产能的经济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