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09 04:12:17

浅谈如何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念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财经法规为依据、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新机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规范和解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由于事业单位特殊性以及我国长期存在的制度造成事业单位的预算不全面,不规格,不能够反映本单位财务收支的全面和工作重点。在经费的事业过程中,使得费用支出无计划、无控制,使得其不能完全市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只是追求账面的平衡,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这种现象的存在弱化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制度有待完善

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单位内部制度有待完善。一部分单位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已建立内部控制的单位,部分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缺乏合理性。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审计,而在执行上大打折扣。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不完善

1.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采取应付的态度,形成了在实际工作中遇事才跑财政的局面,导致预算推行难度大。

2.忽视预算编制,因而形成了财务决策的随意性,产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乱”现象,致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大打折扣。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巧立名目发放奖金,提高补贴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

3.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即使跟踪调查,也是分析肤浅、总结简单,效益考核基本是走过场,成本考核几乎是空白,从而使好多项目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再教育

1.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2.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

3.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时更新。事业单位要真正做到会计电算化,就要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的“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二)明确财务管理职能,加强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这样的资金供给制度就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意识淡薄、重投入轻产出、不注重监控以及腐败等问题的出现,同时还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互重合的现象。因此,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就要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明确财务管理职能,承担相应的财务管理责任。事业单位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分析和考核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资金使用效果,对财务活动及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单位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合理预算,为本单位开展工作提供财务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完善资产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1.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登记制度。对取得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不应存在账外资产。

2.要严格财产清查制度。各单位对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必须全面盘点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

3.要完善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交接以及处置制度。防止随意答谢和变相低价销售。

(四)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

财务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和监督、考核预算执行情况三部分内容,可见,预算工作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入预算。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必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学安.关于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6(09)

[2]刘学华.浅议财务管理的问题[J].中国工会财会,2006(12)

[3]杨光.对单位财务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J].市场周刊,2007(04)

[4]吴开宇.谈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01)

[5]吴巧玲.浅谈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J].商业会计,2006(08)

上一篇:基于ERP实训平台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 下一篇:企业员工试用期权益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