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研究

时间:2022-09-09 04:12:04

基于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研究

摘要:在社会生产中,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都会特别注重价格成本。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企业都会采用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进行原材料暂估。怎样避免原材料暂估风险,对原材料价格进行暂估,对降低原材料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规避原材料暂估风险。

关键词: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原材料暂估;风险

目前,市场经济日益深化,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冶炼企业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冶炼企业应用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通过合理分析“点价”时间点来确定原材料暂估价格,力争有效控制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但是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应用有自身的假设条件,如果不满足假设条件,原材料暂估就会出现风险,给企业成本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为此,下面从这些假设条件入手,对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

一、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分析

从以往工作实践看,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作用发挥有三个假设条件。条件一:产品供不应求,消费市场以卖方为主;条件二:当月结束所有点价行为,没有利息成本;条件三:原材料价格和供求等方面走势平稳,没有剧烈波动。大量实践证明,以上任何一个假设条件不成立,就会给原材料暂估产生风险。下面假设以上条件不成立,分析了原材料暂估风险。

(一)假设“条件一”不成立,会出现较大的利润波动风险

在“条件一”不成立情况下,企业产品销售供大于求,销售额不高,甚至可能出现产品积压。此时,每个月的点价行为不能在当月完成,而每个月又必须进行原材料暂估。这样一来,每个月完成上个月原材料暂估入库的冲回后,还要进行新的暂估入库处理,造成原材料平均成本上升,势必影响会计核算和下月利润。

(二)假设“条件二”不成立,会出现财务风险

在“条件二”不成立情况下,企业不能在当月完成所有的点价行为,无法在次月付款截止日前结清货款,进而造成货款利息增加,提升原材料价格成本,最终会聚集较大的财务风险。众所周知,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产品原材料价格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生产与制作成本多少,如果原材料价格成本较高,成品成本也会相应的较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从原材料暂估入库角度看,倘若企业销售不佳,每个月进行上个月暂估入库后还要进行新的暂估入库,追加的利益会分摊到下个月原材料采购成本中,增加原材料价格成本,引发财务风险。

(三)假设“条件三”不成立,会增加生产成本,带给企业经营风险

在“条件三”不成立情况下,原材料采价格成本变化幅度大,可能增加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此时,进行原材料暂估入库,可能造成入库成本大幅度增加,价格无法反映原材料价值,给企业合理“点价”造成不利影响,不能正常发挥暂估入库作用,增加经营风险。另外,部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易受他人蛊惑,操纵原材料暂估入库目录,增强风险。

二、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点价的时间点,尽量规避每个月中价格最高、波动最大的一天。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剩余没有匹配的暂估金额平均分摊到剩余日期,同时剩余的原材料吨数也要如此分摊,便于确定点价的合理时间点。

第二,求当月已经匹配的原材料价格的平均数,作为剩余原材料暂估的基准价,如果当日超过这一基准价,不购买;如果低于这一基准价,可以考虑买入。这样可以减少价格成本波动,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第三,采用期货机制,将当月剩余的原材料点价数量与期货指数结合起来,根据骑术指数的高低合理选择点价时间点。如果遇到期数指数非常低的情况,可以考虑延长点价,降低原材料暂估风险。

第四,市场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加强合作联系,根据原材料价格历史数据等具体信息分析市场趋势,对原材料点价时间点做出最科学、准确的判断,利于降低原材料暂估风险。

第五,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原材料暂估入库,禁止在他人干预下篡改目录。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意境发现不规范行为,给予经济处罚。严重者,按规定报警,交由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原材料暂估入库是企业会计和核算工作中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原材料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企业利润、成本的高低有重大影响。基于价格成本可追溯条件下,原材料暂估入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为规避风险,分析风险成因及影响,根据科学理论和工作实践经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杜绝风险,达到控制成本、账实相符的目的,奠定企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翔.价格成本可追溯系统下的原材料暂估风险[J].时代金融,2014(15):15+23.

[2]刘章娣.原材料暂估入账的财税处理例解[N].财会信报,2013-08-02B04.

[3]陈军安,程国平,冯雪浩.价格成本的科学监审[J].科学大众,2016(03):107-108.

上一篇:新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与对策分析 下一篇:EH4电磁成像系统数据处理方法改进及在隧道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