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角度的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分析

时间:2022-09-09 03:47:35

基于教师角度的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分析

摘要: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教师角度分别对学生评教制度、评教结果和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师角度;高职院校;学生评教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68-02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评教现状,笔者拟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为例,从教师角度对学生评教制度、评教结果和反馈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调查问卷

在本次学生评教教师问卷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收回问卷78份,问卷的总体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涉及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涵盖了除辅导员以外的所有类别教师,以保证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有:现行评教制度的合理性、学生的评价是否真实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与态度、影响评教结果准确性与合理性的因素、学生对教师评价较高或较低的可能原因、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面、是否收到过评教结果的反馈以及何种反馈、针对反馈结果在教学中是否做出改进。这些内容主要是从评教制度和评教结果的合理性、评教的影响以及评教的反馈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如下结论:(1)有23.1%的教师认为现行的评教制度较为合理,但67.9%的教师认为一般。(2)有38.5%的教师认为评教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态度,但53.8%的教师认为一般。(3)在影响评教结果准确性与合理性的因素方面,本问卷设计了6个选项(限选3项),分别为学生的评教态度、学校的评教体系、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的从众心理、学生的报复心理、师生关系;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76.9%的教师认为是学校的评教体系、69.2%的教师认为是学生的评教态度、59.0%的教师认为是师生关系。(4)在学生对教师评价较高或较低的可能原因方面,本问卷也设计了6个选项(限选3项),分别为与学生的关系、平时作业、考试分数、课堂气氛、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排前3位的分别是:74.4%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对课程本身的兴趣、70.5%的教师认为是课堂气氛是否活跃、60.3%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但也有47.4%的教师认为师生关系的好坏同样对结果影响较大。(5)在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影响程度方面,73.1%的教师认为有一定影响,15.4%的教师认为一般。(6)在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具体影响方面,本问卷设计了4个选项(限选3项),分别为年终评优、职称评定、晋升机会、心理方面,78.2%的教师认为心理方面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年终评优(44.9%)、职称评定(25.6%)、晋升机会(14.1%)。(7)在是否收到过评教结果的反馈信息方面,79.5%的教师没有收到过反馈信息。(8)在教师希望收到何种形式的反馈方面,62.9%的教师希望只反馈给个人;24.4%的教师希望高分公开表扬、低分不公开;9.0%的教师希望高分公开表扬、低分公开批评;3.7%的教师认为高分不公开,但低分公开批评。(9)在针对反馈结果在教学中是否做出改进方面,本问卷设计了3个选项(可多选),66.7%的教师调整了教学方法、57.7%的教师调整了教学内容、16.7%的教师调整了课业负担。

结果分析

教师对评教制度和评教结果的认同度都很低。一方面,现有的评教制度不够合理,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参与评教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评教结果的可信度值得商榷,同时教师对评教结果形成过程的透明公正性也抱有疑问。

评教结果对教师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些影响在心理层面尤其突出。所以,学院应该慎重对待评教结果,尽量避免负面影响。

近80%的教师表示从未收到过评教结果的反馈信息,况且评教结果只是一个具体的分数,并没有任何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但得到反馈结果的教师,基本都会做出相应的改进。

对策建议

(一)完善评教制度和评教结果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评教制度的合理性和评教结果的形成过程存在质疑。为了达到较好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进一步完善评教制度,营造宽松的评教环境,给师生更多真诚交流和改进的机会 具体操作如下:(1)完善评教量表。评教量表应该由教务部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同时使量表内容尽可能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2)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设置评教指标,不能让评价指标成为阻碍课程和教学发展而纵容学生懒惰的平台。(3)期末评教和日常评教相结合,以期末评教为主,同时兼顾日常评教。日常评教安排在学期中间进行,师生通过半个学期的了解彼此都较为熟悉,在此种环境下进行评教,有利于针对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4)不能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评判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应该引入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验证和适当矫正。

认真对待评教结果 教师应具有服务意识,自觉接受学生的挑选、检测和评价,把学生评教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也应认识到学生具备评教能力。另外,要让教师了解评教结果在考核和奖惩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最重要的是,学院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评价组织机构,针对评教结果采用合理的分析和统计方法并加以总结,形成最终的结论。同时要确保数据统计的科学、合理、透明、公正。

(二)明确评教对教师的影响

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响。如果评教分数较低,很多教师担心会影响自己在领导和同事眼中的形象,对以后的发展不利;同时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不好的影响,对自己以后的工作造成影响。在年终评优方面,因为实行绩效考核,大部分教师对年终评优很重视。

为了减少学生评教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学院应将评教结果反馈给各分院。分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对评教结果得分高的教师公开表扬。教师普遍认为评教结果属于个人隐私,当评教结果不甚理想时,学校应当顾及教师个人的情绪。

(三)加大评教的反馈力度

评教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诊断和改进。

评教结果应该反馈给学生 学生都是“90后”,他们渴望得到重视,希望看到自己的参与给教学带来的改变,看到自己在评教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评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对教师的评价予以反思,为下一次评教打下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教的积极性。但据调查,学生几乎没有获得过关于评教的信息,他们不知道自己所评教师的真实分数,也不知道教师是否会针对评教结果做出相应的改进。

评教结果应反馈给教师 据了解,教务部门向教师反馈的评教信息过于粗糙,评教结果仅以分数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使教师很难从这些孤立的数据中读到具体信息,改进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有些教师就会把评教结果与师生关系联系在一起,认为师生关系处理得好基本就能得高分。这些教师会对评教结果产生质疑,评教的反馈作用也就流于形式。此外,反馈还应注意方式方法,尊重教师的个人隐私,可以对评教结果得分较高的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模范,形成教师积极参与评教的良好氛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完善评教制度,科学对待评教结果,及时有效地反馈,全面提高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参与评教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评教在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学院发展服务。

本项调查只发放了78份问卷,所涉及的教师也仅仅局限于笔者所在的分院,所以调查结果的严谨性有待考证,同时问卷设计也不是很全面、周到。笔者希望调查结果和相应的对策建议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崔金魁,胡国兵.高职院校学生评教体系可靠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2]赵颂梅,丁国钰.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8(23):158-160.

[3]孙彩云,翟建军.论Kappa统计量评价指导小组、同行专家及学生评教的一致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41-43.

[4]倪超美,付东升.对学生评教实践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9(1):74-77.

[5]唐立国.高等学校学生评教体系探略[J].教育与职业,2011,6(17):26-27.

作者简介:

崔金魁(1980—),男,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高职教育。

胡国兵(1978—),男,博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高职教育。

钱胤嘉(1979—),男,硕士,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监控与建设科科长,研究方向为教务管理。

上一篇: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的亲和力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