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更好的做好阅读题

时间:2022-09-09 03:33:56

如何能更好的做好阅读题

一份试卷中,令大家头疼的除作文之外,大概就是现代文阅读了。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思前想后,结果浪费了不少时间,到最后胡乱写上几句。更有甚者,干脆空白。

现代文阅读题是一道比较开放的题目,答题相对较自由。只要消除恐惧的心理,认真思考,还是可以从文本中找到题目的相应答案的。

考试的时候,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天马行空,要有一定的目的。首先,看清文章的标题,标题直接反应文章中心,通过标题,我们可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向及大概内容。其次看问题,在题中圈点出问题的关键词语,审清出题者可能要得到怎样的答案,同时先阅读题目也可加深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文章时,看到相关的内容心里就会印象,把这些句子标示出来,在答题时就有针对性,不会大海捞针一样难了。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作答时,一定要审清题意,理清答案的主要方向,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能离开文本本身作答,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完全脱离了文章的内容而谈,这样,对文章的理解就发生了偏差,脱离文本的答案即使写得再好也是泛泛而谈,可说是答非所问了。所以,我们答题时要围绕文章内容中心展开,不能想当然。

有的答案可以直接在原文中寻找。大多数题目都能在文章中找出答案。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用自己的话重新整合。即使是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答题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因此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中心,否则,对内容或作用就会发生偏差。

能不能做好现代文阅读题,还与一个人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关,许多人经常读书,读过很多书,但却不求甚解。读书往往追求情节,甚至一目十行,遇到不懂的就跳过去,以致看完之后无所得。

平时读书,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所以,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在阅读时也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的书多了,人就有灵性了。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