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研究

时间:2022-09-09 02:50:32

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研究

Research on Passive Recreation Space on City Streets

Zhou Mingxin; Li Yibo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150040,China)

摘要:本文提出了被动休闲的概念,通过对城市街道的分析,得出了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和如何营造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以达到为人们的被动休闲提供一个更好的空间。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the concept of passive recre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ity streets,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assive recreation space on city streets and how to create passive recreation space for city stree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space for people's passive recreation.

关键词:城市街道 被动休闲 环境心理学

Key words: urban streets;passive recreation;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02-01

1概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适宜人居的城市的同时,人们的休闲生活空间正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休闲使人在自由、开放的精神世界中享受有意义的,适合人们心境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这种追求是本能的,即在人不自觉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进行自娱自乐的活动,这样的活动空间可被称为被动休闲空间。

2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含义

所谓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在广义上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被迫处于一种休闲无事的状态;而在狭义上讲,是指经过设计者的安排,在城市建成区及周围都市圈的步行街、商业街、主干道、次干道的范围内对人开放的,并能满足不同层次休闲活动需求,及主体进行有目的活动的同时,获得外界提供的,无条件性的,具有一定内涵性和文化性的空间环境。

人们在这种空间中活动的同时,可以得到“意外性”的休闲,这样的空间神秘却又无处不在。小到街边的橱窗,大到城市的绿化,市中心开放式的集中绿地,甚至是自然界都可以是人无所不在的被动休闲空间。

3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

3.1满足休闲主体的需求,以人为本考虑到休闲主体的生理、心理需求,首先需要对休闲主体的需求进行适宜性的分类,针对主要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例如,开敞与私密,环境的动与静,尺度的大与小,景观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等。处理好各类需求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良好的空间环境。

3.2对空间进行环境心理学方面的调整休闲主体对于休闲空间具有调节反射式的心理模式,有对环境美学方面的具体追求,如尺度、韵律、节拍等所激发出来的心理愉悦。环境刺激最终形成了人在固定环境条件下的一般心理行为。

①唤醒与不定性理论: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当环境的不定性增加时,人的唤醒水平也随之提高,二者呈直线递增关系;然而人在环境中的度与环境的不定性却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因此,具有中等强度不定性的环境是维持兴趣、诱发探索动机的最佳环境,也是人们所偏爱的休闲空间。

②环境负荷理论:梅拉比安提出,环境的负荷可以用向个人传递的信息量加以描述。由于现在人造环境的增加,使得人们所承受的信息负荷也大幅的增加,所以人们更渴望的是简化环境信息,提高人们对环境信息的选择与控制,这也是现在我们要营造被动休闲空间的主要出发点和目的。

③行为场景理论:行为场景是人类环境中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对每个人的内心和行为产生着作用。行为场景并非抽象的所在,它真实的存在于现实环境中。由于现在硬质景观情感的缺失,人们在休闲时更希望栖身于富有感情的空间之中,所以,具有情感色彩的空间环境是给人以温暖,放松身心的最佳环境。

3.3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空间休闲主体对休闲空间有着强烈的情感向往和对社会归属感的心理追求,如:人群标志、人群需求等。人群的社会需求通常表现于对文化、对艺术、对内心憧憬、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因此,在营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空间的同时,考虑到主体的社会属性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如何营造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

4.1创造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被动休闲空间,体现休闲主体的需求人性化是街道被动休闲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人性化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同样的,人们对于休闲空间的感知也正是通过心理和生理两个触角。在被动休闲空间的创造中,应充分重视与人性化元素的互融互通,在空间的每个角落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光彩与魅力。通常,小空间是可以给人以惬意、舒适、温馨的感受的,所以在空间的创造中运用小阳伞,水幕墙,街边的茶室,咖啡座椅这样的设计元素来表达。当人在这样的空间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时,设计的效果则表现淋漓。

4.2休闲空间中的“静”元素“禅”文化的中心是静,是让人在静中超越自我,回归自然的一种悠然的状态,这种灵魂上的思考可以让麻木于现代都市的头脑放松下来,短暂的解脱出来。因此,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设计也应当重视人们在这方面的休闲诉求。在现实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贴近城市特色的座椅,相对闭合的小空间,曲径通幽的道路引导人们进入这样的休闲环境之中,让疲惫的身心感受到灵魂的超脱和解放,让休闲的主体――人感受“静”元素给人们带来的思考的。而这时的“人”也会是这环境中“静”元素的一部分,达到园林造园设计中“人中有景,景中有人,天人合一”的状态。

4.3情由景生,景由境生成功的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塑造能够给休闲的主体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方面的伸展与放松,同时,观景人的好心情又会对景观起到重塑与再造的作用,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被动休闲是自然而然的,非计划性的。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营造的景观,就是人与景互动的成功典范。它使人与景在设计者搭建的平台上达到一种程度上的共鸣。在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参照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框景等手法,使被动休闲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4.4调动和增强场所的生命力生命力是一个被动休闲空间设计是否成功、是否具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休闲空间能否继续生存,给人带来放松的条件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个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设计者完成之后就迎来了其自我适应、自我调节的过程,能否在设计之初更多的赋予其生命力的要素,则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的设计中,对于被动休闲空间的生命力,我们应增加其人流的可达性、休闲的舒适性、场所的识别性、休闲设施的安全性等。

5结语

“慢生活”式的休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与奢望。因此,通过设计师的努力营造一种被动休闲空间,让人们在其中可以不自觉的放松心灵与排解压力,已成为当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充分调动一切元素,塑造这种城市街道被动休闲空间,还人类灵魂与精神一个归属地和栖息地,也让城市街道拥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基于Web模式的税收执法考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 下一篇:浅议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模拟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