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应“对症下药”

时间:2022-09-09 02:50:28

面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应“对症下药”

教材更具时代感,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环境、体育、科技等内容,同时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巨大的挑战。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该如何适应新形式,适应新时代、适应新教材,搞好初中英语教学呢?

一、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困难,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制约着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目标英语每个年级的词汇量就超过了一千个,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应达到的水平(学习本级话题范围内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这里根本就无法实现,因而学生上初中后,仅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恐惧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别说对于初中学生,就是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也有个别词语打开课本时不认得或写不出;还有不少单词,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如competition,exhibition,Californian,requirement,experience,traditional等等,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记不住这些词,而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住,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而教师如果逼着学生强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英语学习成为他们沉重的包袱,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于是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给学生的学带来了重重困难。根据笔者不完全调查和统计,自英语新课改开始实施以来,在部分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有80%的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50%的学生不能坚持继续学习,甚至有很大一批学生已经彻底放弃英语学习,这一现象在以往没有实施新课改以前,几乎是很少出现的,这也是笔者一直感到困惑不解和十分忧虑的问题之一。

二、考核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科学,教师在新课改中难以发挥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理顺了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使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更主要的是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广大农村初中,应试教育思想要深蒂固地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家庭、学校、社会对升学率的片面关注迫使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重视书面成绩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评价,“以分数定优劣、凭成绩定奖惩”的传统模式始终难以打破,教师被迫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搞“题海战术”、“磨尖子、抓重点”上去了,从而极端偏废了学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学生也被迫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到死记硬背语言知识和应付永无休止的测验考试中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自学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形成了“重知轻能、重讲轻练、重结果轻过程”的恶性循环状态,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给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祸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评价体系最易操作,简单明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接踵而至,学校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个单一指标作为对教师评优晋级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本上就不敢完全放开手脚,按照“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而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这样一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针对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对应的策略

1、要抓好初中阶段的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万仗高楼平地起。”英语的启蒙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刚刚步入初一的学生,对英语感到新奇,拥有浓厚的求知欲,对英语老师丰富多变的语音、语调,自然流畅的口语充满了羡慕、敬佩的精神。那么,这时老师应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英语小故事、幽默,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学者前罗塔戈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老师应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在点燃学生的火把,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的最大动机。

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不到良好的成绩,学习热情也会减退。所以入门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遵循语言认识、规律,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如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2、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也由“师者之上”变为平等的朋友关系,倡导生生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发挥。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奖学生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忽视了学生自己的领悟和感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以“教”代“学”。普有位专家说过,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过程,是新课标下课堂设计最核心的一点。美国教师专业委员会普提出过成功教师的五项标准,其中一条就是:一个好的教师能告诉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答案,但最好的教师能不说话,帮助他的学生思考出答案。因此,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体,追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3、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厕人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我们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峰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不能因强调知识的重要而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真诚、无私、谦虚、热爱每一位学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动人,这样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才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意。

4、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本领、较高的素质。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了在未来的教育中,不被淘汰,我们应不断学习,要具备“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由于英语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因此外语教师应具备超前的教育理念、敏锐的信息意识。英语和汉语不同,有着特殊的组合规律和使用规律,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具备过硬的语言基本功,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使用能力,熟悉并掌握英语语法及英语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未来的教育还需我们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上一篇: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下一篇:为小学品德教学“把脉、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