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时间:2022-09-08 12:44:57

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教师有必要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伊始就积极倡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但时至今日,许多老师的教育观念还是没能彻底转变,对学生的评价往往过多注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评价,忽视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多元评价,特别是数学课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因为数学不是人文学科。笔者认为,就数学而言,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由单一走向多元,做到自评与他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激励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一、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长期以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除在评价过程之外,始终充当被评价者的角色,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导致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任何一种并非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都可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良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把自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添加到教师评价中来,自评和他评相互印证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促进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以学生互评为主要形式,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小结,努力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通过多层次的评价,在学生完成数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评价的意识,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如在《圆柱的体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已学过的计算公式尝试解答例题,指名两名学生到台上进行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自己解答。大部分学生解答完毕之后,我组织学生对黑板上的解答进行评价。首先我让上台板演的学生口述自己的思路并对自己的解答进行自评,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评优点:他们审题很细心,他们思路很清晰等;有的评不足:第一位同学的书写不工整,第二位同学把一个单位写错了……对于学生中肯的评价,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个别不大恰当的评价,我则及时给予纠正。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我进行小结,强调了计算容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对各自的解答进行批改,订正后同桌互相检查、校对……在多轮次的评价中,学生参与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自主评价的指导,加强把控,逐步培养学生参与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而且在形成性评价中只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坚持在每节课结束之前都要求学生填写评价表,让每个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主要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1.课堂练习的正确率;2.解题的方法、思路与速度;3.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包括能否认真听讲,能否积极举手发言,能否积极与同学合作一起探究新知识,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独特见解等);4.学习数学的情感(如是否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等)。评价的结果以星级制的形式呈现:五星表示非常满意、四星表示满意、三星表示基本满意、二星表示仍需努力,每节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分人分项进行自评和互评,每周各小组组织一次总评(自评和小组评相结合),每月我根据各周学生评价的结果对各个学生进行一次总评,对表现较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并把各月的评价结果列入期末对学生数学素质的总评。

这样,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激励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过于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滥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变着法儿夸奖,绕着圈子表扬。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为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激励、促进、反思、完善,光有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完善。

如在《分数应用题》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组织学生用方程解答例1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解答。我指名让一个中等生回答。在他说完解答思路之后,我让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价,大部分学生都纷纷举手表示赞成,显然,他的解法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先肯定了他的解法和表现,然后说:“不过,这道题还有更简便的解法,只要你反思一下你刚才的方法,你准能发现,想不想再试一试?”边说边用鼓励的眼光望着他,他点头答应了,想了一会儿,又举起了手,有点激动地说出了一个更简便的答案。我带头鼓起了掌,表示肯定。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那节课之后,我发现该生更积极,更自信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学生失败时给予激励,在自得时给予提醒,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四、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不少老师都习惯于在学生解题或发言后对学生的答案立刻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答案、改正错误,但容易限制学生的进一步思维,抑制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一位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他组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名学生的发言刚完毕,教师立即满意地说:“真聪明,想得非常正确!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见没人举手,便又说:“那么刚才这位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分组动手操作来验证一下。”学生们的反应冷冷清清,不少学生都草草操作一下便结束了验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细想起来,这与教师刚才的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关系,试想有谁会对一个非常正确的想法提出不同的观点?一个非常正确的想法还有验证的必要吗?如果教师讲究一下策略——采用延时评价,先不要表态,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对各自的想法进行验证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该生的想法,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将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把握评价的时机,唤起学生的思维乐趣,既要通过评价及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又要注意运用延时评价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堂课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数学教师有科学合理的评价观,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具体要求,辩证地制定评价策略,灵活地运用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优化,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中心小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面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应“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