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生存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9 02:37:40

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生存现状分析

[摘 要] 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中,农村妇女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作为留守田园的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劳动强度大、经济收入少等生存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 中青年妇女;劳动;教育;经济收入

【中图分类号】 D669.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21-2

近些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妇女群体——留守妇女群体。这是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并呈日渐扩大趋势。当刚性的城乡二元体制被冲破了缺口之后,从农业中游离出来的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开始了先是“离土不离乡”、继而是“离土又离乡”的蔚为壮观的非农转移。始自1990年代,约有1亿多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当越来越多女孩子也开始迈出家门走四方时,大部分已婚中青年妇女却别无选择地滞留在乡野。她们为留守的家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温饱、现金收入和基本生计,并为游移的城市打工者守住家园和农地。以河北省南皮县为例,留守妇女中已婚中青年妇女占85%。已婚中青年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为进一步了解新形势下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的生存现状,我们于2013年2月中旬至4月上旬,通过对相关部门、学校和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走访座谈以及抽样调查、问卷等形式,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调研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已婚中青年妇女的生存现状、劳动及经济收入现状、生产生活条件与需求等方面。本次调查走访150人,发放有效问卷120份、口头调查30人。调查结果如下:

一、劳动强度大

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她们肩上,尤其是农忙季节,劳动量更大。据统计,有83%的已婚中青年妇女靠种植业为生。我国种植业主劳动力呈现“女性化”、“老龄化”现象。 多数村妇已独自或主要承担起以往全家劳力分担的生产和生活责任,维持着农家不可或缺的生计和农作活动。男人外出务工,赡养老人,养育孩子,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同时村民们普遍公认:即便男人留在村里,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也因主要承担没有“影子”的家务劳动而比男的更辛苦。她们往往为了家庭特别是孩子无怨无悔地进行自我剥削。正如我们走访南皮县寨子乡大安村的担任该村妇女主任之职多年的一位妇女道出了村妇的艰辛和无奈:现在十家有九家妇女比男的更累,家里的活太多了。留在家里的男人有的帮忙干家务,有的不帮。同样去地里干活,女的一回家就得烧火做饭,一边做饭还要一边喂牲口,男的回了家多数就心安里得地躺在炕上休息甚至抽烟,连收拾碗筷的都很少。假如反过来的话,风言风雨就多了,当地流行这样一句话:‘妇女提高,男人打腰:柴不整,水不挑,冬天上炕头,夏天上炕梢。’扶犁杖、捋粪等过去被认为是男人的活计,现在要是家里的男人不在的话妇女样样都得拿得起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男劳动力的转移,而这种农村精壮男劳力的转移,使农村妇女承担起户内户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与再生产劳动,使她们肩负起了双重劳动负担。

二、经济收入少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贺雪峰说,2003年国家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提高粮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使得农民的务农成本减少,收益增加。河北省2010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为5150元。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而更多的地方,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集约化农业生产还远远不能实现。目前,妇女个人的主要支出项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个人及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占20.4%,供子女上学费用占19.3%,交各种其他费用占14.0%,家人看病支出占11.5%,修房支出占8.8%。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占27.6%)、家里有病人(占25.5%)和致富无门(占16.4%)是目前妇女最担心、最发愁的三件事。农村妇女劳动收入普遍偏低,近几年,教育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致使家庭经济发生困难甚至入不敷出,贫困妇女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增加。

三、受教育程度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中文盲占19.7%,小学以下占25.4%,小学毕业占26.8%,初中毕业占23.5%,高中占3.1%,大专占1.1%,本科及以上占0.4%。农村妇女不但文盲率高,而且在受教育者中,半数以上集中在小学。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男性农民受教育程度要普遍高于女性农民。这不得不说是农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作怪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对象——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就是在这种重男轻女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一代,而且这种思想也已经牢牢地统治了她们相对贫瘠空白的头脑。所以以家庭为单位,占35.9%的家庭有孩子失学的情况。其中占64.7%的是女孩失学,占16.7%的是男孩失学,男孩女孩都有的占18.6%。“家庭经济困难”(56.9%)、“没考上”(20.5%)、“父母不让上”(10.3%)是目前造成农村女童失学的三个主要原因。目前,农村适龄女童辍学或失学的现象还是存在,从调查数据上看,在同等条件下农村男孩能获得的受教育机会是女孩的3.88倍。性别歧视就是导致女孩辍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机会往往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位置,接受较多的教育意味着为跻身较高的社会层次创造了前提条件。教育对妇女的经济、政治、社会参与能力和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受教育程度低严重影响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的提高,也是制约农村妇女改善生存条件、获取自身发展机会的瓶颈

四、生活质量差

我们通过对河北省多个地区研究,包括平原农村、山区农村, 不管自然条件优越还是恶劣的地区,也不管农业是村里主要经济活动还是副业,几乎都存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人们对于农业生产表现出缺乏兴趣甚至厌恶的情绪。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在减少,而且人们通常逐渐变得只是勉强地应付农业生产。在人们的认识里,无一技之长的人几亩地是其最后的保障,并且种地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的,不需要进行什么培训,所以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科技含量低。男性农民可以远离家庭外出打工,年轻女孩(未婚)也开始离开相对落后的家乡,“走四方”、“创世界”。只有已婚的中青年妇女被老人、别孩子、被家庭、牢牢地拴在农家小院。用她们的自我牺牲,换来农村男劳力外出打工的一个安定后方、一种应对经济冲击的安全感。但是,对于这部分中青年妇女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作为留守者,她们很无奈。

由于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生活中缺少关爱,她们与丈夫缺乏沟通,感情上出现空缺,不少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担心丈夫是否忠诚,也确实有男性农民进城务工后,嫌弃自己农村的“糟糠之妻”的现象,使婚姻遭遇“红灯”现象。近年来此类型的离婚现象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了。有许多“留守妇女”想把承包的土地转包给别人种,自己跟随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子女,守家守业的责任又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卫生保健差。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重荷,经济条件的不足,农村妇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放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上,无暇或无经济能力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之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这个群体普遍存在卫生保健较差的现象。很多农村妇女身受疾病困扰,像糖尿病、高血压、乳腺疾病等常见病在农村妇女中患病率很高,并且得不到相应的医疗保健,首先她们自己就不在乎这些病患。由于自身保健意识差,经济水平低,医疗条件不足等原因,农村妇女小病挨着,到实在忍受不了病患折磨的时候才勉强去像样的医院检查,可是一经检查,有很多妇女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这是非常悲哀却不容忽略的农村妇女生存现状。

农村“留守妇女”娱乐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有些“留守妇女”常常因为空虚而从事赌博、迷信等活动,甚至乐此不疲的大有人在。有些村庄,人们的娱乐方式便是打麻将,导致打麻将成风,忽略了农忙还是农闲,忘记了孩子的呵护孩子身心的健康。这种不创造任何价值的活动,浪费了她们的时间,消磨了她们的意志,耽误了她们该尽的职责,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五、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劳动强度的增大,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田间生产和家务劳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无暇教育子女;其次,由于农村已婚中年妇女自身文化素养低,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妇女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责任意识,诸如打麻将上瘾等,有很多妇女身陷在无意义的活动中乐此不疲。还有就是一些妇女由于丈夫不在家中,对农村生活无奈又找不到出路,从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很自然的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这些因素导致在留守儿童身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在留守儿童中女孩子的问题又相对突出。农村妇女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并且这种重男轻女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地让她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受害者变成施害者,作为家长,作为母亲的她们依然把更多的关爱、机遇略过女儿给予了儿子。

综上所述,农村已婚中青年妇女是个弱势群体。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村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甚至已经超过了所谓的“半边天”了。守望农田的村妇不仅承受着一家一户小规模、低报酬小农经济的弊端和市场失灵的困境,她们还得承受社区共同体趋于衰败的代价乃至不平等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遗产。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有力地促进剩余劳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使农村中青年妇女逐渐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改变农村妇女保守落后的观念和贫困而无所为的生存状态,帮助农村妇女“就业难”、“创业难”,从而也缓解男性进城务工农民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以及企业的“招工难”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切地反思,更迫切地需要我们为之而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研究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

[2]齐齐哈尔市妇联.齐市妇联关于留守妇女权益状况的调查报告[EB/OL].[2010-4-21]http://.cn/News/ShowInfo.aspx?ID=898.

[3]黄艳,黄浩苑.解析六因素影响用工荒:中西部与沿海抢劳动力[J].瞭望新闻周刊,2012,(12).

作者简介:张文莉(1977-),女,汉族,河北南皮人,硕士,泊头职业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幼儿文学。

上一篇:终结6大食品安全流言 下一篇: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兴趣的清水冲走厌学的污...